小麥根腐病的發病特點是什麼?

問:小麥根腐病的發病特點是什麼?

小麥根腐病的發病特點是什麼?

小麥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幼苗、根、莖、葉、穗均可受害,由於小麥受害時期、部位的不同,症狀也各有特點。⑴苗期症狀:幼苗被侵染時,芽鞘和根部變褐甚至腐爛,嚴重時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受害輕者雖能出土,但生長細弱不久便枯死。在分櫱期間根頸部分常有褐斑,葉鞘褐色腐爛,嚴重時也能引起幼苗枯死,分櫱增多形成叢生,但這些分櫱多為無效分櫱,不能形成穗。⑵成株症狀:小麥根頸部呈褐色腐爛,引起莖基部折斷倒伏而枯死。在孕穗前後,有時在麥田中會發現有點發性的枯死麥株,呈青灰色或白穗,稱“青死病”。葉片上的病斑,最初為梭形黑褐色,逐漸擴大呈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葉鞘上病斑較大,長橢圓形,近長方形,灰色,邊緣不明顯,葉鞘上的病斑還可引起莖節發病,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表面會產生黑色黴狀物。⑶穗部症狀:穗部受害時,在穎殼上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有時邊緣色較深,當濕度大時,病斑上會長出黑色黴層。穗軸和小穗梗常變為褐色,嚴重時,可使小穗枯死。穗部發病需要與穎枯病或黑穎病區分開來。穎枯病常使穎殼的尖端乾枯,上生小黑點。黑穎病為害的穎殼,產生褐色條斑,沒有明顯的邊緣,呈油漬狀。病穗種子多不飽滿,胚部變黑,稱為“黑胚”或“黑點病”,較正常種子發芽率顯著降低。麥芒發病後,產生局部褐色病斑,病斑以上的一段芒即乾枯。

二、發病特點小麥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種子表面與菌絲體潛在種子內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絲體也能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因此土壤帶菌和種子帶菌是苗期發病的初侵染源。當種子萌發後,病菌先侵染芽鞘,後蔓延至幼苗,病部長出的分生孢子,可經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後遭受凍害的麥株容易發生根腐,高温多濕有利於地上部分發病,24-28℃時,葉斑的發生和壞死率迅速上升,在25-30℃時,有利於發生穗枯。重茬地塊發病逐年加重。

三、防治方法⑴農業防治麥收後及時秋翻地,既有利於早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進病殘體加速腐爛,減少越冬菌量;採取控制播種深度、適期早播等農業技術措施,也可減輕根腐病發生。選用抗病品種。目前對根腐病雖無高抗的小麥品種,但品種間感病程度有顯著差異,有些品種還表現耐病性,可因地制宜合理選用。⑵化學防治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按0.4%種子重量拌種,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按0.3%種子重量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