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鈴薯種植技術

淺析馬鈴薯種植技術

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生產第一大國,同時也是馬鈴薯的消費大國,發展馬鈴薯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生產潛力。它對於調整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馬鈴薯生產水平還比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速度,把優良的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把小土豆做成大產業,使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一、馬鈴薯種植選地方法。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穫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二、馬鈴薯選種應注意一下幾方面。

在選種方面應選用良種的,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三、種植馬鈴薯需要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着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四、合理密植。

構成馬鈴薯的產量因素是單位面積株數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單株產量是由單株結薯數字與單薯重確定的。而羣體增產與單株增產之間是矛盾的。當單位面積株數增加時,單株產量相應降低,兩者都與栽植密度存在着一定依存關係。在一定密度的範圍內,羣體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確定密度必須考慮羣體產量與個體產量兩個相矛盾因素協調統一。如果密度小時,雖然單株發育好,產量高,但由於單位面積內總株數小,結薯較少,產量不高。如果密度過大,雖然總株數多,但單薯重很低,同樣產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單位面積內有一個合理的羣體結構,既能使個體發育良好,又能發揮羣體的增產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高產。從羣體和個體協調發展考慮,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5000株左右為宜,每株2-3莖較為適宜。

五、馬鈴薯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黴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六、適時收穫。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比重增磊,幹物質含量達最高限度,即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