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鏽斑病防治,花生褐斑病的發生規律?

花生鏽斑病防治,花生褐斑病的發生規律?

6-7月為害最重。高温、多雨、多霧、多露、日照不足的高濕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大雨過後驟晴、悶熱,病情迅速發展,特別是7-8月多雨潮濕天氣發病重,乾旱少雨的天氣發病較輕。氮肥施用過多、植株生長過嫩多汁,土壤黏重、偏酸,重茬連作等地塊發病重,土壤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較重。一般在水肥充足、地勢低窪、土壤潮濕、田間病殘體多的地塊易發病。在種植密度大、植株生長茂密而又少見陽光的中下部葉片上發病較多。花生生育前期發病少而輕,老葉發病多而重。花生品種間抗性有差異,直生型品種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種抗病,晚熟品種發病較重。

主要為害花生葉片,初為褪綠小點,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病斑較黑斑病大而色淺,葉正面呈暗褐或茶褐色,背面呈褐或黃褐色,病斑周圍有亮黃色暈圈。濕度大進病斑上可見灰褐色粉狀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柄和莖稈染病病斑長橢圓形,暗褐色。

高温、多雨、多霧、多露、日照不足的高濕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大雨過後驟晴、悶熱,病情迅速發展,特別是7-8月多雨潮濕天氣發病重,乾旱少雨的天氣發病較輕。氮肥施用過多、植株生長過嫩多汁,土壤黏重、偏酸,重茬連作等地塊發病重,土壤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較重。

病菌以子座或菌絲團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遇適宜條件,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落到花生葉片上,遇適宜温度和水滴,萌發產生芽管,直接穿表皮進入組織內部,產生分枝型吸器汲取營養。在南方產區,春花生收穫後,病殘株上病原又成為秋花生的初次侵染源。春花生田有兩個明顯的發病高峯:第一發病高峯在開花下針期,為6月中下旬。第二發病高峯在花生的中後期,為8月中下旬。夏花生只有1個發病高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發病程度輕於春花生。秋季多雨、氣候潮濕,病害重;少雨乾旱年份發病輕。土壤瘠薄、連作田易發病。老齡化器官發病重;底部葉片較上部葉片發病重。

花生褐班病的發病規律:花生褐斑病發生時期較早,一般6月~7月開始發病,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為病害盛發期。病菌以子座、菌絲團或子囊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菌絲直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在適宜的温、濕度條件下,分生孢子反覆再侵染,促進病情發展,至收穫前可造成幾乎所有葉片脱落。花生生長季節夏季、秋季多雨,晝夜温差大,多露、多霧,氣候潮濕,病害發生重,少雨、乾旱天氣則發生輕;花生不同生育階段植株感病程度差異明顯,通常生長前期發病輕,中、後期發病重;幼嫩葉片發病輕,老葉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