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人們常用“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來形容色彩豐富、繁多。然而,昨日,在羅源縣飛竹鄉斌溪村,記者卻見到了一個令人驚異詞窮的色彩王國。2300對各式鸚鵡,在被稱為“鳥叔”的主人歐劍鋒的悉心呵護下,閃耀著絢麗的羽毛,茁壯成長。

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與2300對鸚鵡深山為伴

“鸚鵡的膽量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不宜見到鮮豔的顏色,否則就會亂叫亂飛,失去正常的秩序。”走近深山裡的鸚鵡基地,歐劍鋒一邊說著,一邊擊掌,這是和鸚鵡們預先打好招呼,表示有人來了。

記者小心翼翼地走進“情侶房”,顧名思義,這裡的鸚鵡都是“夫妻關係”,而且幾乎是“從一而終”。歐劍鋒說,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基因優良,更重要的是免去在求偶過程中的爭鬥和廝殺。“孵化房”裡則住著剛出生20多天的小鸚鵡,一開始被放在巢箱底層裡,由鸚鵡媽媽餵食,10天后會飛進巢箱上層的鳥籠,轉由鸚鵡爸爸接管。鸚鵡爸爸教育進食五六天後,就會趕走幼鳥。“如果沒有及時將小鸚鵡轉移放進幼鳥籠,鸚鵡爸爸就會將小鸚鵡啄死,這是大自然的神奇法則。”

目前,歐劍鋒的基地有8個房間,共養殖玄鳳、虎皮、宗頭、大頭、橫斑等共7種鸚鵡2300對。“這些鳥兒並沒有固定的普通、名貴之分,關鍵還是‘物以稀為貴’,越稀有的毛色,價格也越高,從幾十元到數千元都有。”歐劍鋒說。

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第2張

“笨鳥先飛”克服養殖困難

歐劍鋒介紹,在羅源甚至福州大規模養殖鸚鵡的還很少,原因在於氣候不適宜。“大部分鸚鵡原產地都在熱帶,長江以南溼冷的天氣本不適合鸚鵡生長。”憑著從小喜歡鸚鵡的痴勁兒,4年前歐劍鋒向河南、山東等地的養殖戶“尋師取經”後,最早在閩侯進行試養。

然而,一年時間300對鸚鵡竟死去大半。“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死因,只能乾著急。”歐劍鋒說,通過問同行、查資料,他終於找到癥結——寒冷和潮溼,後者尤其嚴重,它會使巢箱中迅速滋生細菌和蟲子,導致小鸚鵡大批夭折,有些大鸚鵡也難逃厄運。

“鳥兒死去,我雖然很難過,但也明白這是養殖的必經之痛。”歐劍鋒咬牙堅持著,憑著“笨鳥先飛”的勤勞,終於慢慢摸索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冬天,他給每間鳥房安裝暖氣機和溫度計,每天早晚巡房觀察,發現哪隻鳥有異樣,如縮成一團、東倒西歪等,就及時隔離,加溫並喂藥。春天,試過除溼機不能有效去溼後,他便勤換巢箱、常清理,降低黴變的機率。

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第3張

希望帶動鄉親養鳥致富

去年,攢足經驗的歐劍鋒把養殖基地轉移到了更親近自然的羅源縣飛竹鄉斌溪村,一切漸入佳境,現在基地鸚鵡成活率能達到80%以上。不過,一個人鑽進深山養鸚鵡,歐劍鋒壓力不小。“我家在馬尾,父母怪我拋下妻兒跑到山裡瞎折騰,朋友們也都說我不務正業。要不是實在喜歡,真的很難堅持下來。”

目前,人手和資金的短缺也令歐劍鋒頭疼。以更換巢箱為例,他一人更換完一間房內的巢箱,就需要一天半的時間,而基地現有8間房;春天最好能三五天換一次,可是斌溪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很難僱到工人。“每換一輪巢箱還需要大量的乾草、薄木板,這些都需要大量現金投入。”

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第4張

“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對養殖鸚鵡的市場前景有信心。”現在,除了把鸚鵡銷往福州花鳥市場,歐劍鋒還在微信、網站上出售,“時機成熟時,我希望能吸引外出打工的斌溪村民回鄉,在家門口養鳥致富”。

歐劍鋒養鸚鵡致富經 第5張

同樣是養鸚鵡,有的人純粹就是養著好玩,有的人卻是把它當成一項事業在做,但是同樣是做事業有的人能取得成功,有的卻又是失敗,其實這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就在於你花了多少心思在這上面,文中的主人翁就是採用笨鳥先飛的辦法,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