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怎樣提高雛雞成活率

雞育雛是養雞業成敗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中大雞階段健康狀況、成活率、料肉比例。大部分的農村養殖專業戶對雞育雛階段的成敗不夠重視。欄舍消毒進雛前育雛舍要全面切底消毒,先把地面和牆壁門窗用洗衣粉水洗刷乾淨,然後開啟門窗讓自然風吹乾,用0.5%的百毒殺溶液進行全面的噴灑消毒,最後用10%左右的燒鹼液進行噴灑消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生石灰水進行噴灑消毒)。消毒完成後將那些飲水器,採食盆和其他用具用消毒水洗刷乾淨放進育雛舍裡面,封閉好門窗,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30毫升加高錳酸鉀15克進行燻蒸24小時左右。以防早期感染馬立克氏病。雛雞挑選由於養雞業不斷的發展,同一型別的雞種的品牌也進入多樣化,每種品牌的雛雞價格也不一樣,所以在選擇雛雞時要認準雛雞的品牌與價格,以防以次充好或冒充品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雛時熱天選擇早晚,冷天選擇中午,運雛雞的車要空氣流通。接雛時應選擇毛光亮、活潑、歡叫、眼有神、反應靈敏、肛門乾淨、臍帶吸收良好、啄、眼、腿、爪不畸形的健康雛雞。弱雛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又容易帶來病毒,最好是把弱雛分開飼養,對那些沒有飼養價值的弱雛早點淘汰。

養雞怎樣提高雛雞成活率

飲水與開食買回的雛雞連盒一起散放在育雛室內休息5至10分鐘,再放在地面或網上。及時用溫開水加適量的廣譜抗菌藥的藥水做雛雞的首次飲水,以便進行胃腸道的消毒和清理胃腸道里面的細菌。後改飲10%至15%的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當2/5的雛雞有尋食表現時就可開食,把飼料平撒在墊板上,由於雛雞消化道容積小,消化機能差,故不可過量,過量會造成消化不良,容易發生消化道疾病,要求少給勤添,要有足夠的空間讓雛雞自由採食(防止雛雞相互擠壓致死)。飼料要求營養豐富,顆粒要求細小(破碎料),粗蛋白不應低於20%。雛雞生長髮育快,代謝旺盛,所以要保證充足的自由飲水和採食。由於雛雞處於高溫環境中,間斷飲水會使雛雞乾渴而造成搶水、引起雛雞暴飲而導致死亡,缺水也容易發生脫水而死亡。溫溼度控制要提高雛雞成活率,就要調控好溫溼度。溫度低易患感冒、拉稀、沙門氏菌、腹水症、雞白痢。溫度高易造成毛焦,生長髮育停滯、脫水而死亡。溼度:第一週保持在75%左右、第二週保持在60%左右。

溫度:第一週保持在35℃左右(可根據環境溫度來調控)。以後每週下降2℃至3℃,直至雛雞可以適應自然環境溫度為止。溫度也可以根據雛雞的狀態來調控:溫度過高,雛雞會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食慾減少,飲水增加。溫度過低,常常擁擠在一起,相互扎堆,扎堆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大批雛雞被壓死。在溫度正常的狀況下雛雞飲食正常、活潑而有精神。光照、密度與通風第一至十天雛雞光照要求24小時,以便熟悉環境和採食,每15平方米用一個40瓦的燈泡掛在離地面2米高的位置上,以後用 25瓦的燈泡和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宜過強,第一可以減少啄癖的形成,第二可以讓雛雞養成有規律的運動、採食和睡眠的時間,有利於育成和育肥階段的雞採食後對營養的吸收與轉化。光照過強易造成互相啄肛、啄羽和啄趾。密度要適中,密度大浪費勞動力,密度小雛雞採食和飲水時容易造成相互擠壓,弱雛喝不上水吃不上食。又沒有合適的運動空間。雛雞在高溫的生長環境中要注意通風換氣,以免過早引發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經驗總結雛雞飼養5至6天時,把弱雛選出來,精心護理,溫度可以增加2℃至3℃(直到弱雛合適的溫度)。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廣譜抗菌藥和維生素C,連用3天,然後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多種維生素預混劑,連用3至5 天,待弱雛健壯後混群。適時接種疫苗,出殼雛雞要在24小時內做好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以防感染馬立克氏病。3至5日齡首免腎傳支苗。同時做好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黴型體和喉氣管疫苗的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