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百合繁殖新技術

百合不僅花端莊、鮮豔,其肉質嫩莖還富含營養,具有特殊的醫療保健功效,已成為市場上暢銷的保健食品。百合的幾種種球繁殖方法如下:

種百合繁殖新技術
  一、播種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種子播種,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鱗莖生產和鮮切花培育用。適於播種繁殖的百合種類有:野百合、麝香百合、二倍體卷丹、渥丹、王百合、臺百合、川百合、毛百合、青島百合、湖北百合、藥百合等。百合種子發芽有子葉出土和子葉留土兩種型別,前者播種後15-30天子葉頂端露出土表,如王百合、川百合、麝香百合等;後者種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鱗莖,至次年春天才由小鱗莖內長出第一片地上部的真葉,如毛百合、青島百合、藥百合等。播種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製,同時加入少量的磷肥;子葉出土類百合播種時間以3-4月為好,覆土厚度為1-2釐米,部分品種6個月後即可開花,王百合、湖北百合等要到次年才能開花;子葉留土發芽的種類,如藥百合等,以秋播為好,至11月即可抽出胚根,次年2-3月便可出土第一片真葉,3-4年後方能開花。百合幼苗移栽宜在子葉剛出土表至子葉伸直時進行。種子育苗是繁殖百合的最好方法,能夠獲得健壯的無病植株,並得到雜種新型別。凡能得到正常種子的種類,均可用播種法培育子球。  二、莖生小球繁殖  對不易獲得種子的百合種類,可用其莖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莖基部及埋於土中莖節處長出的鱗莖進行繁殖。先適當深埋母球,待地上莖端出現花蕾時,及早除蕾,促進子球增多變大;也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切成小段,平埋於溼沙中,露出葉片,約經月餘,在葉腋處也能長出子球。一般10月份收取子球栽種,行距25釐米、株距6―7釐米,覆蓋火燒土4-5釐米,覆草保溼,次年即可生長重約40-50克的商品種球,通常1公頃地生產的子球可供2-3公頃大田栽種。

三、株芽繁殖  葉腋能產生株芽的百合種類,如卷丹及其他雜交百合等,可用株芽繁殖。株芽的大小與品種與母株的營養狀況有關,大的株芽直徑只有0.2-0.3釐米。待株芽在莖上生長成熟,略顯紫色,手一觸即落時,採收株芽,將其播種於沙土中,覆土以剛能掩沒株芽為準,搭棚遮蔭,保持溼潤,只噴水不澆水,1-2周即可生根,20-30天出苗,出苗一週後即可將其移栽於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蔭,冬季保持床土不結冰為準,次年即可長成能開花的商品種球。對不能形成株芽的品種,可切取其帶單節或雙節的莖段,帶葉扦插,也能誘導葉腋處長出株芽。  四、葉插繁殖  有些百合種類,如麝香百合等,還可用植株的莖生葉片扦插來獲得小鱗莖。其方法是:將葉片自莖上揭下,插入適度溼潤的基質中,保持20℃左右,每日給予16-17小時的光照,約經3-4周後,即可在其基部產生愈組織,並形成小鱗莖,一個半月後,小鱗莖生髮新根,就成為新的植株。  五、鱗片扦插繁殖  對既不易獲得種子,雙不易產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種類,可用母球的鱗片扦插繁殖。另外,用小鱗莖繁殖雖能快速繁殖,但容易退化,球莖產量也會逐漸下降,一般4-6年需要進行一次更新的提純復壯,進行鱗片扦插最為適宜。其方法是:秋季選用無病蟲害的大鱗莖摘取鱗片,創口面朝下扦插於沙土苗床上,但必須注意不要直接與其肥接觸,以防腐爛。行距為15釐米、株距為3-4釐米,注意保溼和防寒,翌春2-3月,鱗片即可形成癒合組織並分化出小鱗莖,1公頃鱗片扦插繁殖的育苗量,相當於3公頃莖生子球的繁殖數。  六、鱗莖切剖繁殖  對野生分佈的野百合,或其他個頭大的品種,在種球少又希望在進行繁殖的同時,能及早開花觀賞,可用切剖鱗莖法繁殖。即在秋季掘起大個頭鱗莖,將其切成4-5塊,再用乾淨的沙土栽培,次年即可形成較多的小苗,再行分栽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