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柑桔小實蠅的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8毫米,翅展16毫米,全體深黑色和黃色相間。胸部共有鬃11對,多為黃褐色,包括肩板鬃2對,背側鬃2對,前翅鬃1對,後翅鬃2對,中側板鬃l對,翅側片鬃1對,小盾前鬃1對,小盾端鬃1對。腹部橢圓形,雄蟲為4節,雌蟲為5節。產卵管發達,但長度不及腹部的一半,後端狹小部分短於第五腹節。卵梭形,一端稍尖,微彎,長約1毫米,寬約0.1毫米,乳白色。幼蟲一齡幼蟲體長1.2-1.3毫米,二齡2.5-5.8毫米,三齡7.0-11毫米。一齡幼蟲體半透明,二、三齡為乳白色,三齡以後的老熟幼蟲為橙黃色。體圓錐形,前端小而尖,口鉤黑色,氣門板內側鈕釦形構造較大而明顯。蛹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淡黃色。

種柑桔小實蠅的防治

[發生規律]

柑桔小實蠅每年發生3-5代,在有明顯冬季的地區,以蛹越冬,而在冬季較暖和的地區則無嚴格越冬過程,冬季也有活動。生活史不整齊,各蟲態常同時存在。廣東全年均有成蟲出現,5-10月發生量大。柑橘園如不留夏花果和夏橙成熟果,附近也無?果、桃、梨、木瓜、番石榴等果樹時,在果實著色前柑桔園內小實蠅成蟲不會太多,但柑梧果實著色時便大量飛來柑桔園產卵。產卵前期需取食蚧、蚜、粉蝨等害蟲的排洩物以補充蛋白質,才能使卵巢發育成熟。成蟲可多次交尾,多次產卵。卵產於果實的瓤瓣與果皮之間,喜在成熟果實上產卵。果實上的產卵扎針頭大小,常有膠狀液排出,凝成乳狀突起。用1%的紅色素、伊紅、甲基綠可將產卵痕染色。在卵未孵化即採摘的桔果上,產卵孔常呈褐色的小斑點,繼而變成灰褐色、黃褐色的圓紋。卵孵化後則呈灰色或紅褐色的斑點,內部果肉腐爛。幼蟲群集於果實中吸食瓤瓣中的汁液,被害果外表雖色澤尚鮮,但瓤瓣乾癟收縮,成灰褐色,常未熟先落。幼蟲老熟時穿孔而出,脫果後邊跳邊轉移,然後入疏鬆表土化蛹。

酵母和大豆加水後的分解物對雌、雄成蟲均有很強的引誘力,甲基丁香酚對雄蟲有強烈的引誘力。遠距離傳播主要隨被害果調動進行。其天敵有實蠅繭蜂、跳小蜂、黃金小蜂和螞蟻等。

[防治方法]

①誘殺小實蠅雄蠅。在2毫升甲基丁香酚原液中,加入90%晶體敵百蟲2克或20%甲氰菊酯乳油2毫升,取混合液1.5毫升,滴在用聚氨酯泡沫捲成的直徑1.5釐米,長5釐米的誘芯上,誘芯置於用可樂瓶製成的誘捕器內,將誘捕器掛在果園中,高度約1.5米,間距60-80米,每隔1-2個月滴加一次性引誘劑。

②噴藥防治。在幼蟲脫果入士盛期和成蟲羽化盛期地面噴灑50%辛硫磷800-1000倍液;主要為害期樹冠噴灑80%敵敵畏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