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飛蝨防治方法有哪些?

問:褐飛蝨防治方法有哪些?

褐飛蝨防治方法有哪些?

褐飛蝨如果發生後不及時,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讓農民朋友白忙活一場。

水稻對褐飛蝨有較強的耐害能力,田間有少量褐飛蝨發生時,水稻生長髮育不受影響,一般不需要用藥防治。但在褐飛蝨大發生的年份,如果水稻生長前中期褐飛蝨遷入量大,應及早用藥控制田間害蟲數量,減少害蟲基數。在水稻生長前中期預防性用藥,防治指標一般為每百穴500頭,也就是一穴有5頭左右。到水稻生長中後期,褐飛蝨防治指標一般為每百穴1000頭,也就是一穴有10頭左右。離收穫期不遠的水稻,莖稈等組織老化,耐褐飛蝨危害的能力強,防治指標可以適當提高。

用藥防治褐飛蝨,一般要求在若蟲孵化高峰期用藥。此時用藥,害蟲發生集中,而且對藥劑敏感性強,即使用敵敵畏、毒死蜱等持效期短的藥,也能將田間褐飛蝨大量殺滅,使其群體數量下降到不足以造成危害的程度。

褐飛蝨防治的一些內吸性藥劑:

目前適用於防治褐飛蝨的藥劑中,具有內吸性、持效期又長的藥劑,除了噻嗪酮外,還有吡蚜酮、氯噻啉、噻蟲嗪、丁硫克百威等。這些藥劑又各具特點,生產上可以靈活選用。

噻嗪酮又名優樂得、撲蝨靈、稻蝨靈、稻蝨淨,為滅幼脲類殺蟲劑,觸殺作用強,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機制為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和干擾新陳代謝,致使若蟲蛻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緩慢死亡,一般施藥後3~7天才能看出效果。對成蟲沒有直接殺傷力,但可縮短其壽命,減少產卵量,並且產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蟲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對飛蝨、葉蟬、粉蝨及介殼蟲類害蟲有良好防治效果,藥效期長達30天以上。對天敵較,綜合效應好。該藥在生產上應用多年,褐飛蝨已對它產生一定的抗性。

吡蚜酮又名吡嗪酮,對害蟲具有觸殺作用,同時還有內吸活性。在植物體內能在木質部和韌皮部輸導。適用於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蟲,尤其是蚜蟲科、粉蝨科、葉蟬科及飛蝨科害蟲,作用速度慢。25%吡蚜酮可溼性粉劑用於防治稻飛蝨,每畝推薦用藥量為16~20克。

氯噻啉是一種新型菸鹼類殺蟲劑,有觸殺、胃毒和內吸作用,廣譜、、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是第二代菸鹼類殺蟲劑,作用機理與吡蟲啉等代菸鹼類殺蟲劑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具有胃毒、觸殺、內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蝨、葉蟬、粉蝨等防效較好。

丁硫克百威對昆蟲具有觸殺及胃毒作用(在昆蟲體內代謝為有毒的呋喃丹起殺蟲作用),具內吸性,持效期長,殺蟲譜廣。目前登記用於防治稻飛蝨的藥劑有金好年等。

上述藥劑雖然具有內吸性,但在水稻生長中後期用於防治褐飛蝨時,仍應加足水量,一般手動噴霧器噴霧每畝用水量要達到50~60公斤,用彌霧機噴霧每畝用水量應達到40公斤。這樣可以將藥液噴到稻株基部,發揮其觸殺作用,同時有利於水稻吸收,發揮藥效。施藥後田間一般應保持水層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