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種植該如何整地?

問:紅薯種植該如何整地?紅薯整地技巧!

紅薯種植該如何整地?

在我國作為經濟作物之一,紅薯種植面積相當大,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紅薯的加工用途越來越高,目前紅薯種植是很多種植戶選擇種植的品類,今天本站小編就跟大家說說紅薯種植的技巧,如何整地使紅薯種植達到高產

一、紅薯地翻耕的重要性

在疏鬆而氧氣充足的土壤裡,紅薯根系生長快,扎得深,吸收水肥能力提高,幼根初生形成層活動旺盛,容易形成塊根。同時,紅薯塊根在膨大過程中受到的機械阻力小,易形成大薯,且薯形整齊,薯皮光滑。

在透氣良好的疏鬆土壤裡,紅薯塊根形成層分裂活動和積累養分能力強,塊根膨大快,分配於地上部的養分相對較少,能適當抑制莖葉生長,莖葉生長與塊根養分積累較為協調。

當土壤氧氣充足,有助於紅薯根系吸收鉀肥及糖類向根部的運轉貯存。當土壤透氣性不良、氧氣不足時,對氮肥的吸收影響較小,紅薯植株體內鉀氮比例降低,莖葉生長過旺。土壤中氧氣充足,好氣性細菌活躍,能加速有機肥料的分解,變無效養分為有效養分,能不斷地適時供應甘薯生長。

二、紅薯地翻耕深度

深耕能加厚活土層,使土壤耕層疏鬆,通氣性增強,加速土壤養分釋放,有利於紅薯根系的生長髮育及塊根的形成膨大。據江蘇徐淮地區試驗調查,一般深耕26~33釐米的較淺耕15釐米的增產20%左右。耕深以25釐米左右為宜,一般不必超過30釐米。因為紅薯的結薯部位多分佈在土表下5~25釐米範圍內,30釐米以下結薯不多。耕翻過深還易打亂土層,把下層養分含量少的新土翻上來,同時又將熟土翻到下層去,不利於紅薯生長,易導致減產。耕翻時間宜在秋冬進行,使土壤有較長時間的風化過程,有利於有效養分的釋放,同時有利於防旱保墒。深耕應儘量在土壤適耕期進行,寧幹勿溼,這樣不僅省力,而且土垡鬆散,不起坷垃。

三、紅薯地改土方法

上黏下沙的黏土地,可翻沙壓淤。上沙下黏的沙土地,則要翻黏壓沙,儘量把上下層摻合成兩合土。鹼地要壓沙,以切斷毛細管,防止泛鹼。上下層都是黏土的每畝摻沙50噸左右,以增強土壤通氣性,提高土溫,增大溫差;上下層都是沙土的要每畝摻40噸的灣泥,以增加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沙土地、花鹼土加施有機肥、河塘泥或秸稈還田,種植或間、套、輪作綠肥,不但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還有抑制返鹽和促進雨水淋鹽作用。

修築梯田是改良山丘旱薄地的根本措施。修築梯田時要挖高墊低,表面保證有一定的熟土層並根據條件修築土堰或石堰。建造梯田的同時要修好堰下排水溝,以利水。

四、起壟

紅薯採用高壟栽培,增產顯著。壟作加厚了土層,改善了通氣條件,有利於通風透光,便於排水,提高地溫,增加了晝夜溫差。據調查,壟作一般比平作增產10%以上。

做壟時要求壟直,壟面平,壟距均勻,壟土實落,壟內無硬心。做壟規格應視土質、地勢、常年旱澇情況而定。地下水位高的平地、畦地和稻茬田,壟形要高30釐米左右,壟溝深窄,以利排水防漬;沙性大、地勢高、沒有澇漬威脅的一般採用窄壟,壟距66~80釐米,壟高20釐米左右,以利抗旱保墒;土質較黏、地勢低窪、雨量多的地方,宜採用大壟,壟距1~2米,壟高33釐米左右,以利排水。

壟的方向以南北較好,以便獲得充足的陽光。東西向的薯壟,北面受光少,不利於紅薯生長;山坡地起壟,壟向要與山坡傾斜方向成直角,以利蓄水且防止土壤被雨水沖刷;套作紅薯的壟向最好與間作物的行向一致。做壟時要求寧幹勿溼,過溼起壟易產生坷垃,透風跑墒。

在本站小編看來,紅薯種植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就是種植前的整地,因為這決定著紅薯的成長,所以種植戶們在種植紅薯前,整地千萬別馬虎,以上整地技巧趕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