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野鴨賺錢嗎?養野鴨利潤怎樣?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餘個種類。狹義的野鴨係指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是目前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物件。那麼養野鴨賺錢嗎?養野鴨利潤怎樣?

養野鴨賺錢嗎?養野鴨利潤怎樣?

綠頭野鴨俗稱家馴野鴨,在安徽省產地叫媒鴨,( 因當地老百姓用它來誘捕野鴨用來作媒而由此得名),是由野生綠頭鴨經人工馴化、馴養、雜交或匯入一些家鴨血統而育成的。

野鴨的經濟價值:

綠頭野鴨是多用型的珍禽品種,積肉佳、味美、觀賞、藥用於一體,含有人體多種必需的氨基酸及鈣、鉀、鈉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達23.8%。羽毛是極好的保暖材料,因此,它是有著極高利用價值的特禽品種。

野鴨效益分析:

養殖野鴨具有投資少(農戶可根據自身的地理環境適時放養),充分利用田間雜草,田螺以及投喂一切可以食用的餌料,其食性與家鴨一般相似。飼養溫度也同一般家鴨差不多。出殼後的鴨長到六十天( 人工飼料投喂飼養期可縮短到四十五天左右)就可以上市,重量達2.5斤,需飼料5.5斤,按市場價7元/斤計算, 可獲毛利10元左右每隻。

市場前景:

全國各大小城市,大小飯店、賓館非常盛行,因目前市場價每斤七元左右,一般平民百姓都能接受,加之近年來大量捕獵野鴨,使得野鴨瀕臨絕跡,因此市場野鴨供不應求,有望今後幾年市場繼續保持旺銷勢頭,同時本場長年代為養殖戶市場價回收商品野鴨。

總之,發展養殖野鴨,技術易學,成本較低,風險小,獲利快,是目前值得大力發展的珍禽養殖專案。

養野鴨賺錢嗎?養野鴨利潤怎樣? 第2張

綠頭野鴨為農村致富帶來新的路

已過不惑之年的高傑,原來是村裡的一名中心戶長。前幾年由於身體狀況不太好,就辭去了這份工作。但是高傑並沒有忘記尋找一條適合農村致富的專案。

2001年7月,上房子村黨支部在雜誌上發現鞍山市某農家女利用庭院飼養綠頭野鴨的資訊後,對此專案進行考察,發現其市場需求量大,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就號召村民飼養綠頭野鴨。高傑對此專案非常感興趣,就第一個報了名,帶頭搞綠頭野鴨養殖試驗。於是,她籌措資金8000元,獨自一人去鞍山養殖基地參觀了三次,仔細聆聽養殖技術員的講解,做了詳細地記錄,並領回一些有關綠頭野鴨養殖技術資料。最後她以每隻12元的價格購回500只鴨雛。鴨雛購回後,按照技術資料的要求,精心飼養,每天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看野鴨的情況,觀察野鴨的生長習性,一有時間就坐下來琢磨技術資料。丈夫也不去打短工了,幫助高傑飼養野鴨。遇到問題,夫妻倆互相探討、查詢資料,與養殖基地溝通聯絡,諮詢養殖技術。工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高傑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專家和技術資料的指導下,野鴨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5%。此時,高傑又突發奇想,能不能利用老百姓的土方法,自己搞野鴨的孵化呢?於是,她又開始著手向有經驗的老人學習孵化技術。她在農村土地孵化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技術更新,即:熱水帶孵化法。將封閉好、裝有水的塑料布放在電熱毯下,通過控制電熱毯的溫度,達到適宜的溫度,搞野鴨孵化實驗,試驗一舉成功。

高傑為了進一步馴化野鴨的野性,增加野鴨肉質的野味,她投資6000元將自家門前的5.5畝荒地推成兩個水池,種一些水草,並在四周罩上網,防止野鴨飛走,為養殖野鴨創造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由於野鴨是一種新型的特種禽鴨,具有肉質鮮嫩、味美可口、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野鴨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深受廣大顧客的喜愛,得到興隆大廈、盤錦大酒店、富祥大酒店的青睞。高傑也成為本村的致富女能手。

靠養野雞野鴨 “80後”大學生5天時間淨賺6萬

“就在今年春節期間,我們已經售出了約2000只七彩山雞和野鴨,每隻賺30元左右,已淨賺6萬元,算是我們在災區第二個春節後發展特種養殖的第一筆收入,這筆錢將再次投入到養殖園區的建設中。”虎年春節的大假期還沒結束,但位於大邑縣韓場鎮的君輝農發公司的特種養殖場的生意卻早早地火爆了起來。23歲的杜輝和24歲的楊澤軍給記者談起他們的創業打算時,信心十足。楊澤軍是鄰市人,2006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由於畢業後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跟著老表一起在建築工地上靠出租裝載機、挖掘機謀生。但楊澤軍心中始終有一個願望,就是學有所用,使自己在大學裡學的知識能派上用場,又能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在為當地一位搞野豬養殖的老闆修建場地時,楊澤軍迷上了特種養殖,他一有空就跟著老闆學習養殖方面的經驗,又購買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加緊學習。去年5月,楊澤軍不顧家人的一致反對,賣掉了擁有的機械,和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的老鄉杜輝聯手,開始了特種養殖。

韓場鎮在“5·12”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在當地災後重建中,兩名大學畢業生充滿希望地選擇了在韓場創業

當楊澤軍和杜輝再次向記者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時,兩人很快露出了笑臉,因為已嚐到銷售野雞、野鴨的甜頭,兩個年輕人的辛苦已經換得了他們家人的理解,目前,兩人的父親不僅常住在園區內幫忙,而且還把家裡的積蓄都投入到園區建設中來。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楊澤軍說,待蔬菜大棚建成開始種植各種蔬菜後,部分鮮菜葉作為雞鴨的日常食物;附近的窪地引水後則將架設“天網”,水中培育浮萍等供鴨子採食,以此來進一步提高鴨子的品質。楊澤軍表示,2010年,爭取種鴨常年存欄量達到20000只左右,七彩山雞達到15000只左右,並儘快申請綠色標誌,爭取讓七彩山雞和野鴨進入大型超市,飛上更多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