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海棠的養殖方法與栽培管理要點詳解

球根海棠的養殖方法與栽培管理要點詳解

球根秋海棠喜溫暖、溼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16~21℃,不耐高溫,超過32℃,易引起莖葉枯萎和花芽脫落,35℃以上,地下塊莖腐爛死亡。塊莖的貯藏溫度以5~10℃為宜。

球根秋海棠莖葉柔嫩多汁,生長期應少搬動。為減少操作時折斷莖葉,花蕾期需設立支柱。花期正值初夏,氣溫逐日升高,要求遮蔭和噴霧,保持一個通風、涼爽的環境。如果澆水不當、光線太強和氣溫過高都會造成葉片邊緣皺縮,花芽脫落,甚至塊莖腐爛。

由於球根秋海棠自然生長於溼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提供一個溼潤的生態環境對球根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如溫度高,水分供應不足,莖葉易凋萎倒伏,直接影響生長。相反,供水過量,盆內出現積水和通氣不好,塊莖常常發生水漬狀潰爛。

光照:

球根秋海棠為陰性花卉,對光照的反應敏感。如冬季光照不足,葉片生長瘦弱,甚至完全停止生長。夏季開花期,要是光照不足,葉片、花數減少,植株生長矮小,葉片增厚、捲縮,葉色變紫。

春秋枝葉抽生後,應放在陽光充足處,但中午要遮陽。盛夏要放在室內向陽處,6月-7月開花後,要廕庇。

球根秋海棠光周期反應也十分明顯,球根秋海棠在長日照條件下可促進開花,而在短日照條件下提早休眠。

土壤:

盆栽球根秋海棠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鹼性或黏重、易板結的土壤,不利於塊莖的生長。以pH5.5~6.5的微酸性土壤為最好。

球根秋海棠屬淺根性植物。盆栽需用排水好、肥沃的泥炭土或腐葉土,有利於根部發育。

盆栽觀賞要求生長髮育整齊,於春季選用健壯塊莖在溫室沙床內催芽,栽植不宜過深,以不見塊莖為度,土壤保持溼潤,當發芽後定植於盆內,定植後塊莖要求稍露土面。

澆水:

養殖球根秋海棠一般應常保持盆土溼潤,未及乾透即應澆水補水。平常澆水保持盆土溼潤,夏季要常噴水增加溼度,花期要少澆水,使盆土處於半乾狀態。否則阻礙莖葉生長和引起塊莖腐爛。澆水時切忌澆在葉面上,以防葉片腐爛,應沿盆邊澆在莖部。

秋末冬初葉片枯黃時,可減少澆水,並停止施肥,使之逐漸臨近休眠期。溫室或室內養殖的可在11月或12月份逐漸減少澆水,直至停止澆水,以強制其休眠。

塊莖休眠期要停止供水,保持乾燥。

施肥:

球根秋海棠喜肥。為保持土壤肥力,最好以施足底肥為主。可用充分腐熟(發酵好)的豬、雞等畜禽類的糞便,也可每月施用一次花卉專用複合顆粒肥或每週澆施一次稀薄液肥。施肥時切忌灑在葉片沙鍋內。

葉片挺拔,呈青綠色為正常。葉片淡綠色表明缺肥。如葉呈淡藍色並出現捲曲,說明氮肥過多,應減少施肥量或延長施肥間隙時間。花芽形成前增施1~2次磷鉀肥。

在土壤通透性強的條件下,可保持大肥大水的蒔養方式,一般不會造成塊莖腐爛,但每次不可施肥過量。

立秋後可停止施肥,使之逐漸臨近休眠期。

修剪:

為了使其株形豐滿,分枝多,可在小苗定植後2至3周摘心。

病蟲害

球根海棠在高溫多雨的夏季,一般極易感染葉斑病、卷葉病、小葉病等,預防病害,是養好這種花卉的關鍵。一般可用代森鋅或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多菌靈等稀釋液,交替進行葉面噴灑加以防治。高溫高溼期每7天至10天噴一次,通常10天至15天噴一次即可,蟲害對這種花卉的威脅不大,但也應注意防治。

生長期遇高溫多溼,常發生莖腐病和根腐病,應控制室溫和澆水,並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倍液噴灑。

在室溫高、通風不好的環境下,很容易受介殼蟲和蚜蟲危害,還有卷葉蛾幼蟲、薊馬危害。介殼蟲和蚜蟲群生於葉柄、花蕾和新芽處吸取養分,卷葉蛾幼蟲咬食花葉,薊馬於葉背吸取營養。被害植株完全喪失觀賞價值。

介殼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蚜蟲、薊馬和卷葉蛾用10%除蟲菊酯乳油和魚藤精2000倍液噴殺。

塊莖貯藏與複種:

花後至秋末,地上部莖葉逐漸黃化枯萎脫落進入休眠期,休眠期注意保護球根,待莖枯黃後,將地上部分完全剪掉。如株數不多,球根可留盆貯藏,置於5℃-10℃室內乾燥處越冬。如果數量較多時,應將球根挖出,稍涼幹後放入木框裡進行沙藏。

休眠塊莖稍有溼度即行,貯藏溫度以10℃為宜。

次年2月、3月份再行復種。次年種球複種時,凹陷面或平面無根面(但不可過量積水),放到溫度15℃至25℃的環境中(陽光充足最好),保持盆土溼潤,大約一個月左右可陸續出苗,待植株長到一寸左右高時,可移苗於適當尺寸的盆中,或直接定植於5寸口徑的定植盆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