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東北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指導意見

2017年東北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指導意見

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7年4月7日)

今年東北地區春季氣溫整體偏暖,水稻育秧可能普遍提前。當前,各地建棚、清雪、扣棚工作穩步推進,水稻播種育秧即將展開。要立足早做床、早播種、早泡田、早整地、早插秧“五早”並進,力爭4月20日前播種完成,5月25日前插秧完成,為水稻優質高產奠定基礎。

一是提前做床,調配秧土。清雪扣棚後,搶前備土做床,確保按期育苗。要刨凍方、備凍土,並移進扣好的棚室內,實行凍土集中增溫化凍晾乾,達到備用狀態。選擇優質壯秧劑配置營養土,配比後營養土pH值在4.5-5.5,同時保證床土鬆散適度,通透性良好,確保育苗效果。推廣高臺育苗技術,大棚內土壤融化深度適宜時,立即開始翻地、晾晒,散墒增溫,並做好高臺苗床,將床土整平耙細,確保達到旱育苗標準。

二是優選品種,適時播種。選擇耐寒性和抗稻瘟病強、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防止越區種植,避免盲目選擇晚熟高產品種。做好選種、晒種、發芽試驗、種子消毒、浸種、包衣和催芽等播前處理工作,提倡智慧化浸種催芽,確保發芽率達到85%以上,實現芽齊、芽全、芽壯。機插秧面積較大的合作社或大戶,要合理安排浸種、播種時間,實行分期浸種、播種。

三是加強管理,培育壯秧。採取集中高臺旱育、大棚三膜覆蓋、大棚綜合增溫等技術措施,防禦低溫冷害,培育壯秧,關鍵抓好四個時期的棚溫和苗床水分管理。種子根發育期,棚內溫度不宜超過32℃,超過即開啟大棚兩頭通風;水分管理要保證旱育,在澆足底水前提下,一般不澆水,如溼度過大或區域性過溼時白天撤膜蒸發散墒,晚上蓋膜促進根系生長;苗床過干時要適當補水,水溫要在16℃以上(最適溫度18℃-20℃)。第一完全葉伸長期,要控制第1葉葉鞘高度,中苗不超過3釐米,大苗不超過2.5釐米。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最低不低於10℃,及時通風煉苗;如遇凍害,早晨提早通風,緩解凍葉枯萎;水分管理除苗床過幹處補水外,一般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狀態。離乳期,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水分,2葉期棚溫控制在22℃-25℃,3葉期20℃-22℃;要多設通風口煉苗,在連續低溫過後要及早開口通風,防止青枯病和立枯病;高溫天氣要早通風,防止徒長。移栽前,要在秧苗不萎蔫的情況下,控水、蹲苗、壯根;做好帶肥、帶藥移栽,不起隔夜秧、不插隔夜秧;水分管理要“三看”,即看到早晚葉尖不吐水、午間新展葉片捲曲、床土表面發白情況時,要立即補水。

四是預防為主,嚴控病蟲。加強苗期病害防控,用適宜藥劑進行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和幹尖線蟲病。加強苗床保溫,避免冷凍誘發青枯病發生;在營養土噴澆、種子拌種消毒、1葉1心期噴澆等三個環節上單獨或同時使用適宜藥劑,防治立枯病。此外,要嚴格育秧大棚肥水及溫、溼度管理,適時通風煉苗,預防苗期病蟲草害發生。

五是翻耕整地,適時栽插。旱整地要到頭、到邊、不留三角,同一塊地內高低差不超過10釐米,地表保證有10-12釐米的鬆土層。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后,用水田拖拉機搭配不同整地機械整地,達到土地平整、土壤細碎,地表有2-3釐米泥漿。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鐳射平地技術,平后土地高低差在3釐米範圍內,達到寸水不露泥。插秧要確保在高產期內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完成,為豐產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