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棉花如何防治棉蚜?

種植棉花如何防治棉蚜?

一、棉蚜對棉花的危害

棉蚜又叫瓜蚜、草綿蚜、蜜蟲、蜜蟲、膩蟲、油汗等。

棉蚜主要以成蟲、若蟲吸食葉片或嫩頭汁液,干擾棉花正常的新陳代謝。

棉花苗期受害,造成棉葉捲縮,開花結鈴期推遲;棉花蕾鈴期受害,易落蕾。棉蚜大量聚集在葉背面,排洩的“蜜露”覆蓋在莖葉和嫩頭表面,形成“油光”葉,阻礙棉花正常呼吸,並誘發黴菌生長,影響光合作用。而蜜露還招引螞蟻取食,影響蚜蟲天敵的活動。在棉花吐絮期,“蜜露”還會汙染棉絮,使棉纖維品質下降。

二、棉蚜發生規律

1、棉蚜在遼河流域棉區一年發生10~20代,黃河流域、長江及華南棉區20~30代。

2、棉蚜除在華南部分地區棉蚜的全一年發生活史是不全生活史週期外(可終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其餘大部分棉區都是全生活史週期。有全生活史週期的棉蚜深秋產卵在越冬寄主上(木本植物多在芽內側及其附近或樹皮裂縫中,草本植物多在根部)越冬。

3、春季越冬寄主發芽後,越冬卵孵化為幹母,後幹母開始胎生無翅雌蚜。無翅雌蚜孤雌生殖2~3代後,產生有翅胎生雌蚜,向剛出土的棉苗和其他僑居寄主遷移,為害剛出土的棉苗。有翅胎生雌蚜繁殖出無翅和有翅胎生雌蚜,在棉花和其他僑居寄主上為害和繁殖,有翅蚜在田間遷飛擴散。到晚秋氣溫降低,僑居寄主衰老,棉蚜產生有翅性母飛回越冬寄主,產出有翅雄蚜和無翅產卵雌蚜,雌雄交配後產卵。在華南有不全生活史週期的棉蚜不經過有性世代,以有翅和無翅胎生雌蚜在冬季不枯老的植物如蜀葵等上面越冬,來春棉苗出土後,有翅蚜遷入棉田繁殖為害。

4、一般棉花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套種時,棉蚜發生遲且輕。

5、棉蚜的天敵:捕食性天敵有長扁食蚜蠅、四條小食蚜蠅、刻點小食蚜蠅、刺腿食蚜蠅、斜斑鼓額食蚜蠅、大灰食蚜蠅、梯斑黑食蚜蠅、凹帶食蚜蠅、食蚜癭蚊、龜紋瓢蟲、黑襟毛瓢蟲、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黑背小瓢蟲、豔色廣盾瓢蟲、多異瓢蟲、中華草蛉、大草蛉、晉草蛉、麗草蛉、全北褐蛉、脈紋褐蛉、小花蝽、三色長蝽、大眼蟬長蝽、窄姬獵蝽、黃腳蠼螋、食蚜絨蟎、草蛉小黑蛛、八斑球腹蛛、日本球腹蛛、四點亮腹蛛、四斑鋸鰲蛛;寄生性天敵有印度三叉蚜繭蜂、日本柄瘤蚜繭蜂以及蚜黴菌。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蚜繭蜂、瓢蟲、草蛉等。

6、棉蚜在棉田按季節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生在出苗到6月底,適應偏低的溫度,氣溫高於27℃繁殖受抑制,蟲口迅速降低。伏蚜發生在7月中下旬至8月,適應偏高的溫度,27~28℃大量繁殖,當日均溫高於30℃時,蟲口數量才減退。棉蚜的繁殖力很強,在早春和晚秋完成一個世代需15~20天,夏季只需4~5天,一頭成蚜一天最多可產若蚜18頭,平均5頭左右,一生可產若蚜60~70頭。

三、棉花防治棉蚜的方法

1、安排小麥與棉花套作或條帶種植;棉花間、定苗時將棄苗帶出田外處理;伏蚜發生期整枝打杈時,將廢枝葉帶到田外處理,都可減少田間蚜蟲量,減輕發生為害的程度。另外,推廣地膜覆蓋,對苗蚜有趨避作用。或採用稻棉輪作都可減輕蚜蟲危害。

2、藥劑拌種: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預浸30分鐘,撈出後晾至種毛髮白,用10%吡蟲啉有效成份50~60克拌棉種100千克,堆悶12小時後翻動一次,24小時後播種。

3、苗蚜在三葉期是20%卷葉株率,在四葉期是30%卷葉株率,伏蚜是平均單株上、中、下三葉蚜量200頭。當棉蚜發生量達到防治治標時噴灑藥劑防治。

藥劑可用:25%吡蚜酮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二嗪磷乳油500倍液。藥劑應混用或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