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增產技術模式

大豆增產技術模式

大豆在大興安嶺墾區種植多年,廣大農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在大豆栽培技術方面主要運用“壟上三行”和“大壟高臺”兩種栽培模式。“壟上三行”技術是墾區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項大豆高產栽培技術,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的科技成果鑑定,作為五大作物五項核心技術在全區推廣,達到同類地區先進水平。“大壟高臺”技術是墾區從黑龍江農墾引進,結合墾區的氣候特點、土壤條件、機械力量等因素總結形成的一套大豆新的栽培模式,具有抗旱、抗澇、高產等特點。

合理輪作採取豆-麥-玉、豆-玉-豆等輪作模式,通過合理輪作,有效地改善了因連續重茬對大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通過三年一個輪作週期,既能對土壤進行深鬆整地,又能減少整地投入,提高作物產量。

壟三栽培採取65釐米壟上三行與110釐米壟上三行精量播種栽培技術,應用進口大馬力機車及進口氣吸式精密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實現了合理密植、精密播種,播種密度為2.8—3.2萬株/畝。

優良品種為提高大豆品質,確保糧油作物高產、穩產,選取優質高抗優良品種作為主栽品種示範種植,主要種植品種全部高蛋白大豆品種。

標準化作業在整地、播種、管理、收穫等各個階段全部採取大馬力機械進行標準化作業。在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達到精細耕作、精準作業。整合大馬力機車整地、GPS衛星導航、鬆耙結合、秋起壟等技術。

配方施肥通過土壤化驗,採取精準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投入,並應用有機肥料進行土壤改良,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實現耕地保護性耕作。

精準化控在葉面施肥、施藥上採取精準除草、統防統治。並通過應用“兩降一加”等植保措施,實現減肥、減藥,從而降低土壤藥害殘留,達到精準化控。進一步提高作物品質。

土地修復在土地耕整上執行秋整地制度,並且每間隔三年深鬆一次,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生產中通過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的用量,改善修復土壤,給農作物改善生長環境,提高糧食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免耕播種上年有深鬆基礎的地塊,在輪換倒茬種大豆實施免耕播種,不但增產10%左右,而且抗旱保墒,增強抗災能力。同時達到節本增效目的。每畝地節省成本40元左右。

秸稈還田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禁止秸稈焚燒,要求全部採取秸稈還田。秸稈有氧發酵腐熟還田或者秸稈養畜過腹還田。

營養技術在大豆播種期、苗期、花期、結莢期、鼓粒期等進行營養施肥,每次噴施益護50毫升+禾生素50毫升+150毫升釀造米醋。不但為植物提供功能性養分,而且為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培養基,促進酶的代謝平衡,促進植物健康成長。促早熟、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