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

請問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在翌年溫度比較適宜的5、6月份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春玉米收穫後遺留田間病殘體上的分生孢子,可繼續向夏玉米田傳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種區,夏玉米總是比春玉米發病重。華北地區7~8月份氣溫達25℃以上最適於該病流行,降雨日多、雨量大、溼度大,小斑病會嚴重發生。

加強肥水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

高溫高溼,特別是連續陰雨後高溫大斑病易流行。

病菌分生孢子寄留在杆上,次年春溫溼度適宜,6-7月傳染髮病。秋後又以孢子體寄存在土壤沒,稈上傳染下年度。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凸臍孺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和玉米秸中越冬,種子也可少量帶菌。分生孢子由風雨、氣流傳播,可有多次再侵染。玉米生育後期發病重。7~8月高溫、高溼多雨有利於大斑病的發生和流行。

溫度20~25℃、相對溼度90%以上利於病害發展。氣溫高於25℃或低於15℃,相對溼度小於60%,持續幾天,病害的發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區,從拔節到出穗期間,氣溫適宜,又遇連續陰雨天,病害發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間氮肥不足發病較重。低窪地、密度過大、連作地易發病。

連續陰雨天可以引起大斑病的流行。

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附著在病殘組織內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種子也能帶少量病菌。田間侵入玉米植株,經10—14天在病斑上可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與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還與當時的環境條件關係密切。溫度20—25℃、相對溼度90%以上利於病害發展。氣溫高於25℃或低於15℃,相對溼度小於60%,持續幾天,病害的發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區,從拔節到出穗期間,氣溫適宜,又遇連續陰雨天,病害發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間氮肥不足發病較重。低窪地、密度過大、連作地易發病。

高溫多雨氣候容易發生玉米大斑病,應該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