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種植怎麼防治病蟲害?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大豆種植怎麼防治病蟲害?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大豆中富含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不但營養豐富,而且種植不難,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可是近年來,大豆病蟲害日趨嚴重,已經影響到我國大豆的產量,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大豆常見病蟲害

大豆孢囊線蟲病,處於各生育階段的大豆都有發病的機率,但是由於大豆處於的不同階段,其各自的併發症也會有所不同。在大豆還是幼苗時期,若感染了大豆孢囊線蟲病,其症狀會表現為子葉枯黃,發育時間延長。在大豆處於成株期時,感染病毒後,出現的症狀為葉子枯黃,植株緩慢生長,嚴重的情況會產生大面積枯黃的現象,甚至葉柄也會逐漸變黃,最終花期延遲,一些葉片乾枯脫落;大豆根腐病,在大豆病發時,會在其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的斑點,嚴重後斑點會擴大,變成不規則的形狀,到了大豆病種時,皮層會逐漸腐爛直至其死亡。尤其是在潮溼低溫的環境,大豆根腐病毒發展的機率會大大提高,因此這種情況下的生病的大豆種子,體內的蛋白質含量會顯著降低,並極其容易被病菌侵襲感染。

二、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根據我國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大豆在生育期間對主要的病蟲害應該進行綜合防治,系統全面地把握大豆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有效預防監測,科學的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達到消除病蟲害的目的,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2.1物理防治技術

針對大豆根腐病和其他病毒以及在土中存在的2條葉甲等害蟲,應該每隔3a便進行1次輪迴作物,禁止人們在土地上進行重茬和迎茬,若某一地塊曾經發生過孢囊線蟲病,至少要進行5a或是更長時間的輪作,例如,可以採用水旱輪作的方式,在曾有大面積大豆食心蟲產生的地段,注意將此地與上一年豆茬種植所在地保留一定的間隔,距離至少在1000m以上。在對大豆進行收割後,應該清理乾淨天劍的病株殘體,儘快翻地將並殘體埋在地下,加速其中病菌的消亡。對於土壤中存在的害蟲,可以通過翻地的方式讓其暴露於日光之下,它們由於經不起陽光的強烈照射,在加上天敵對它們的追殺,數量會大量減少,進而減少害蟲對大豆的損傷和危害,使得下一年的病蟲害發生機率大大縮小;大豆種植人員還應該嚴格檢驗大豆的種子,選擇抗病蟲害效能優良的品種。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大豆品種,在向外地調種時,應該注意當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嚴格防範,是否存在沒有進行檢疫的物件,以防大豆的病蟲害為農業生產帶來的更加重大的經濟損失。

2.2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多指通過藥劑的使用來推遲病蟲害的發生期限,使得大豆幼苗的根莖不受到破壞。在大豆根腐病發生的重災區,可噴灑大劑量的可溼性粉劑,但總體用量不得超過種子重量的0.5%,針對大豆孢囊線蟲病發生頻率較高的地區,可選用40%的乳油,基於種子的重量合理拌種。對於土地上的雜草,也可採用化學除草的方式,清除病、蟲源,有效減少存留在中間的寄生蟲,效果較為明顯的措施有降低整體環境的溼度,時常通風,保證陽光充足照射等辦法,可在播種後進行消除雜草的工作,按照一定比例對土壤進行均勻噴灑,若除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還可在插苗後對其莖葉進行處理進行補救。

2.3檢疫防治技術

農民在選取苗木時,不應貪圖一時的便利,隨意播種,應該積極配合當地植物檢查部門,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相應管理規定,使用檢疫合格的苗木,從根本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並且應該充分了解成蟲的活動期,利用葡萄病蟲害防治技巧,在噴灑葉片時,深入到莖稈和枝蔓,在初期毒殺成蟲,藥劑的選擇同樣十分重要,相關技術人員應把握好比例,均勻噴灑,還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隨機應變做出處理,如果在檢查枝蔓時發現其中有糞屑的排出,可使用注射器向莖蔓注射少量的敵敵畏,以保證大豆幼苗的成活率。相關部門應有計劃地規劃種植區域,做好示範試驗,儘早推出新型農藥,帶來安全的實用技術,逐漸擴大使用面積,保證農民良好的大豆種植情況。

三、結語

大豆病蟲害嚴重影響著我國大豆的實際收成,種植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理和防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產量,更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基於此,大豆種植者應充分了解各種大豆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病發狀況,並掌握相應的防治技術,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對大豆實現有效地保護,讓其健康發展,進而為我國農業事業的進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