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毒病防治技術

花生病毒病防治技術

生病毒病是一種花生毀滅性病害。主要型別有:花葉型病毒病、矮化型病毒病、叢枝型病毒病、斑駁型病毒病4種。

1主要症狀

1.1花葉型病毒病

病株葉部在幼苗時期就有症狀,葉片小而變形,葉脈周圍出現褪綠小黃斑及綠色明脈症狀,葉緣黃褐色鑲邊。病株比健株矮1/5至1/4。病果變小而輕,莢殼厚薄不均而堅硬,果仁變小呈紫紅色。

1.2矮化型病毒病

病株嚴重矮小,為健株的1/3至1/2,甚至更矮。單葉葉片變小,葉色濃綠,莖枝節間縮短,開花少,結果少而小。病果似黃豆粒,有的果殼開裂,形成爆粒,露出紫紅色的小子仁。本病依靠多種蚜蟲如花生蚜、桃蚜、菜蚜等傳播毒,有時和斑駁型病毒病混合發生。

1.3斑駁型病毒病

病株莖枝不矮化,主要表現在葉部有深綠色斑塊。一般花生出苗後10天左右開始呈現病態,首先在嫩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駁,先出現的斑塊較大,直徑0.3-0.5釐米,不規則形成圓形。隨植株生長,病症逐漸擴充套件到全株葉片。

1.4叢枝型病毒病

病狀從開花下針期出現,一些小葉從基部的葉腋間伸出,逐漸向上發展直至頂梢,這些小葉密生成叢,呈掃帚狀。花器患病後變形,既不像花又不像葉。當病株發生叢枝時,正常葉片開始黃化脫落,最後留下小葉從生的枝條,株從顯著矮化。果針伸長而子房不膨大,有的形成“雞嘴豆”,有的向上反捲成“秤鉤”狀,顏色青紫,種子不實,表面布有筋樣紅褐色導管,病仁生吃有苦味。

2.防治方法

2.1農業防治

矮化、花葉和斑駁型病毒病發病區,要注意選用抗病品種,實行分級粒選,去除帶毒的小粒仁和紫紅色病粒;叢枝型病毒病嚴重的發病區,開花期發現病株要儘早拔除,切斷田間傳染源。

2.2藥劑防治

2.2.1藥劑浸種催芽

用“長效治毒靈”浸種12小時催芽播種,可推遲斑駁型病毒病高發期,顯著減輕為害,並可兼治褐紋斑病,增產55%至65%。

2.2.2藥劑防蚜傳毒

結合花生開穴播種,在覆土前向種子上撒施3%的涕滅威每畝2.5-3公斤,或多拌磷0.5公斤,可減少花生蚜株率,使花葉、矮化型病毒病病株率減少,還可兼治地下害蟲。

花生進入開花下針期,發現蚜蟲危害時,每畝用80%的敵敵畏75-100克兌水2.5公斤,加入25公斤細土或7.5公斤麥糠中拌勻,順花生壟撒施,在高溫條件下,敵敵畏揮發燻蒸花生植株可殺死蚜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2.2.3藥劑防治小綠葉蟬傳毒

叢枝型病毒病發病除拔除病株外,要及時用60%樂果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對植株噴霧,以防止小綠葉蟬大量發生而傳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