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需肥規律及配方施肥技術

馬鈴薯需肥規律及配方施肥技術

1、馬鈴薯需肥特徵馬鈴薯幼苗期吸肥量很少,發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結薯初期達到最高峰,而後吸肥量急劇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2O5)、鉀(K2O)三要素,按佔總吸肥量的百分數計算,發芽到出苗期分別為6%、8%、9%,發棵期分別為38%、34%、36%,結薯期為56%、58%、55%。三要素中馬鈴薯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試驗表明,每生產1000kg塊莖,需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鉀(K2O)12~13kg,氮、磷、鉀比例為2.5:1:5.3。馬鈴薯對氮、磷、鉀肥的需要量隨莖葉和塊莖的不斷增長而增加。在塊莖形成盛期需肥量約佔總需肥量的60%,生長初期與末期約各需總需肥量的20%。

2、馬鈴薯施肥技術馬鈴薯的施肥技術應遵循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適當追肥的原則。

①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佔總施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增施一定量的化肥,特別是磷鉀化肥作基肥,這樣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有利於生長和結薯。基肥中氮肥用量約佔50%,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前溝施或穴施,深15cm左右。具體施肥量為在每667m2產1500kg左右的地塊,每667m2施有機肥1500~2500kg,尿素20kg,普鈣20~30kg,鉀肥10~12kg,或薯類專用肥40~60kg,高產地區施肥量可適當增加。化肥要施於離種薯2~3cm處,避免與種薯直接接觸,施肥後覆土。

②及早追肥。追肥要結合馬鈴薯生長時期進行合理施用。幼苗期要追施氮肥,可結合中耕培土每667m2用尿素5~8kg兌水澆施,有利於保苗。馬鈴薯開花後,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特別是不能追施氮肥,馬鈴薯開花後,主要以葉面噴施磷、鉀肥,每667m2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kg,若缺氮,可增加100~150g尿素,每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馬鈴薯對硼、鋅比較敏感,如果土壤缺硼或缺鋅,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鋅根外噴施,一般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兩次,每667m2用溶液50~70kg即可。

特別要提醒農民朋友,馬鈴薯是喜鉀作物,在平衡施肥中要特別重視鉀肥的施用。同時,不宜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如氯化鉀,應選用硫酸鉀,否則會影響馬鈴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