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與防治

玉米絲黑穗病俗稱烏米,是典型的土傳病害,播種後條件適宜病菌即通過玉米的幼芽侵入,3葉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絲黑穗病多發生在低溫冷涼地區,近年來東北地區絲黑穗病的普遍發生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東北地區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與防治

1絲黑穗病發生原因

絲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過土壤、糞肥和種子進行侵染傳播,一年侵染一次。發病輕重主要由土壤中菌量、品種抗性、環境條件決定。

1.1玉米多年連作東北是我國玉米的主產地,玉米是這一地區的優勢農作物,栽培面積大而且非常集中,無法倒茬輪作,有的地塊連續多年乃至十幾年種植玉米,導致土壤中菌源大量積累。由於土壤中菌種的數量已經超過接種鑑定時的菌種數量,一些抗絲黑穗病的玉米品種在田間仍表現為一定程度的感病。

1.2感病品種不合理種植在田間菌源富集的情況下,如果品種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絲黑穗病一般也不會暴發。但也正是因為多年病害發生較輕,人們忽視了玉米絲黑穗病暴發的危險性。一些感病品種推廣面積逐漸擴大,在絲黑穗病發生區域種植,為病害發生埋下了隱患。

1.3氣候條件不利東北地區常常發生春旱,許多地區習慣搶墒早播。播後若遇階段性低溫,會延長種子萌發後在土壤中的滯留時間,提高病原菌侵染概率。另外,玉米絲黑穗病菌以散落在土壤的冬孢子越冬,冬季如出現暖冬現象,病原菌越冬基數就會增高,翌年種植玉米也會增加感病機率。

1.4種衣劑使用不正確正確選用種衣劑能夠有效地降低玉米絲黑穗病的危害,防效一般可達80%以上。但由於目前玉米種衣劑種類繁雜,大多數不含對絲黑穗病具有防效的殺菌劑成分,而農民在選擇時往往只注重價格盲目購買。同時,由於缺乏相關科學知識,不正確使用種衣劑也會導致防治效果不佳。

1.5栽培管理措施失當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發病田中病株未能及時拔除並運至田外銷燬,都會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積累。另外,種子質量不好、生活力低,以及播種過深,會延長出苗時間,增加侵染機會。

2絲黑穗病防治措施

對絲黑穗病的防治要採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中心,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2.1推廣抗絲黑穗病的玉米品種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絲黑穗病存在顯著的抗性差異,種植抗病品種是長期控制絲黑穗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具有穩定抗性的品種,即使在病害嚴重發生年份,發病率一般也低於10%。因此,要嚴格控制感病品種在生產上應用,對於絲黑穗病抗性較差但其他性狀突出的品種,必須嚴格限定推廣區域,明確劃定非推廣地區。

2.2應用藥劑防治目前,可採用對玉米絲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的種衣劑或殺菌劑拌種防治。市場上防治玉米絲黑穗病的種衣劑主要含有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等成分,但是以含戊唑醇的種衣劑防治效果最好,安全性最高,可作為防治玉米絲黑穗病首選。另外,可用粉鏽寧、羥鏽寧、速保利等可防治絲黑穗病的殺菌劑拌種防治。

2.3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根據玉米絲黑穗病苗期的典型症狀,結合田間除草與定苗及時剷除病苗。特別是玉米抽雄後出現典型症狀時,要加強田間觀察,及時將病株割除並進行深埋處理,防止病菌擴散,儘可能減少土壤中病菌殘留量。

2.4進行輪作倒茬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玉米與大豆、薯類等作物進行輪作,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降低發病機率。重病田要實行多年輪作。

2.5建立無菌種子田種子帶菌是絲黑穗病遠距離傳播,危害範圍不斷擴大的重要原因。玉米種子育繁單位要充分認識無病留種的重要性,建立無病繁種基地,切斷種子傳播途徑。

2.6施用腐熟有機肥用病株餵食牲畜,病原菌通過家畜的消化道後仍不能完全被殺死。因而,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病菌通過糞肥傳播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