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雜草稻及其危害,謹防影響水稻生產

正確認識雜草稻及其危害,謹防影響水稻生產

自2016年我市晚稻生產田中零星發現有雜草稻植株以來,雜草稻發生已呈上升趨勢。部分農戶在種子跨區域調劑過程中,缺少防患和風險意識,通過種子傳播途徑引入雜草稻,而後期又缺乏認識和管理是導致雜草稻發生並加重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市梨洲、朗霞、低塘等地發現近千畝直播田呈雜草稻發生較重現象,部分田塊雜草稻發生比例接近1%,嚴重區域出現明顯減產現象。重發田塊收穫的稻穀出糙後因紅色米粒比例較高,導致稻米品質下降,影響稻穀的市場價格,已威脅到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雜草稻已是全球性草害,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雜草稻已經造成水稻減產10%-50%;在南美,受雜草稻影響的田塊不能繼續種水稻,某些地區雜草稻已成為比稗草和千金子危害更嚴重的雜草;而在我國,隨著直播面積逐年擴大,雜草稻發生呈上升趨勢,其中遼寧、江蘇為雜草稻重災區,發生量大,危害最嚴重,有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

近年來,我省嘉興地區的平湖、海鹽等地也有雜草稻發生趨勢,引起了省農業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務之急,正確認識雜草稻,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其產生累積效應,對於保障糧食的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具有一定保障作用。

雜草稻,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雜草特性的水稻,又稱野稻、雜稻、再生稻或紅米稻,是近幾年稻田中發現的一種新型雜草,嚴重影響了水稻產量與品質。

一、雜草稻的形態識別:其外部形態和水稻極為相似,植株高於或矮於栽培稻品種,一般矮杆居多;葉片寬長披垂,分櫱力較強,植株鬆散、分櫱角度大,有明顯的秈稻特徵,許多農戶誤認為是前茬留下的再生早稻;穀殼稻草色或暗灰色、粒略顯細長、米易碎,成熟後種皮大多紅色。

二、雜草稻的危害:1、田間生長表現野性十足,比栽培稻早發芽、早分櫱、早抽穗、早成熟,一旦在稻田中安家落戶,就會拼命與栽培稻爭奪陽光、養分、水分和生長空間,從而導致水稻減產;2、加工稻米中混有紅色的雜草稻米,會使品質下降、價格下跌;3、雜草稻落粒性極強,種子休眠時間最長可達10年,只要溫度溼度適宜,土壤中殘留的雜草稻穀就會破土萌發生生不息。而成苗後,又沒有有效防雜草稻除草劑,最有效方法是進行人工撥除,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

三、雜草稻的預防措施:1、建立防患意識,杜絕從發生區調種,嚴防隨種傳播;2、農戶自留種田一定要做好去雜工作,做到“去早、去淨”;3、雜草稻發生程度與種植方式有關,直播田重於機(拋)栽田,對於上年發生較嚴重田塊,建議第二年採用機插或拋秧的栽培方式,若採用直播栽培,必須進行深翻滅茬後再播種;4、發生田塊應及早在分櫱期或抽穗後灌漿前採用人工撥除,避免雜草稻灌漿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