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溼害如何防治?

小麥溼害如何防治?

一、什麼是溼害

溼害是土壤水分過剩,造成空氣不足而引起小麥生育障礙的現象,這是稻茬麥田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嚴重問題。

溼害是小麥生產中的五害(溼害、凍害、乾熱害、草害、病蟲害)之一。溼害是土壤水分過剩,造成土壤中空氣不足,小麥小麥根系長期處在缺氧的環境中,根的吸收功能減弱,造成植株體內水分反而虧缺,嚴重時造成脫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溼害又稱為生理性旱害。

二、溼害對小麥的危害

因土壤過溼使氧氣不足,根系呼吸作用減退。但水田(稻)與旱地作物(麥)根部供氧狀況不同,前者通過莖葉供氧,故缺氧並不妨礙根部呼吸,而小麥由土壤直接供氧,所以影響呼吸。

小麥根部呼吸作用受阻,導致植株形態、生理以及細胞機能的變化。隨著氧化還原電位降低,根部組織壞死或木質化,妨礙養分吸收,土地上部生長也受到抑制。這是冬季溼害的機制。春季地溫上升以後,土壤微生物開始活動,小麥根量增加,根系呼吸作用旺盛,而土壤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形成有毒物質,使根系發生壞死、木質化或根腐,植株生活力減退,嚴重時凋萎枯死,所以溼害的影響更為嚴重。

小麥溼害的敏感期,指在一生中短期逆境使產量銳減的時期。研究指出,敏感期相當於個體發育過程的孕穗期,即始於拔節後15日,終於抽穗期。從產量因素看出,孕穗期土壤過溼引起大量小花、小穗敗育,使粒數下降最大,不僅造成“庫”的減小,粒重也隨之降低,表明“源”也受到了限制。

三、小麥防止溼害方法

首先要選擇耐溼性小麥品種,如根系發達,莖葉供氧較多,根粗、稈矮,有利於由莖葉供氧,早熟可避免後期梅雨的危害等。

種植技術上,則應針對麥田溼害的形成原因,對症下藥。根本的措施是改良土壤質地,降低地下水位,搞好農田排水系統,在此基礎上實行深溝高廂,使廂溝、腰溝、圍溝配套,既能排除地面水、潛層水,又能降低地下水位。關於廂面寬度,應因地制宜,過窄費時費工,土地利用率不高,過寬則排水不良,不能達到改善土壤通氣狀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