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栽培管理技術及提高掛果率措施

棗樹栽培管理技術及提高掛果率措施

棗樹屬落葉性喬木,高度一般10米,樹冠卵圓形。樹皮呈灰褐色,表皮多條裂。樹枝分長枝、短枝與脫落性小枝等。開花一般在5-6月份,花冠小,花色呈黃綠色。核果為長圓形,成熟期一般在8-9月,全熟後果實顏色為暗紅色。核堅硬並呈菱形。棗樹抗寒性好,適合生長在貧瘠多沙的土壤。

一、品種選擇

應遵從本土原則,選擇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能力強的本地樹種做為優良樹種如:以中寧園棗、同心園棗等鄉土樹種為主。

二、栽植密度

同一棗園內需選擇2個以上的樹種進行栽種,主體品種應占85%以上,栽植株行距以4×6米為宜,即每畝栽植28株。

三、栽植技術

1、苗木處理

紅棗樹苗栽植前要對假植的苗木進行修剪。在栽種前需對嫁介面綁縛帶進行徹底拆除,避免棗樹發生“小腳病”,影響樹冠的生長。對根的修剪,主要修剪損傷、過長根系,以20釐米長為宜,這樣有利於新的愈傷組織的形成,促進新根的生長,即便於栽植又便於成活。苗幹部分封臘:為了防止水分的大量蒸發,提高樹種的成活率,對紅棗樹苗地表以上部分的苗幹進行全部封蠟,注意蠟溫要保持在80-95℃之間,做法為:加熱時將石蠟與水以2比1的比例配製,將混合液倒入加熱器內加熱,這樣水在下面,石蠟在上面,可以確保蠟溫不超過95℃。為避免對樹丫的影響,給樹幹塗蠟速度要快。根系浸泡蘸漿:首先將抗旱保水劑、生根粉、配粘土混合,用水調成糊狀。將苗木根系在水池浸泡6小時以上,達到催芽作用,進行蘸漿,根部蘸漿後,以佈滿混合液為宜,以便於提高新根的萌發,提高樹苗的成活率。生根粉應用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的混合液,濃度為100PPM,漿蘸好後用塑料編織袋裝起來,等待栽植。

2、整地

由於乾旱、風大、灌溉條件差,一般不提倡提前整地,應該隨整地隨栽植,按照3×8米或4×6米的株行距進行放線整地。整地工序是先在定植穴處將表層砂石80×80釐米放在一側,挖50×50×50釐米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放在另一側鋪墊物上,避免土、砂混合。

3、栽植及灌水

栽植時嚴格按照“一提二踩三埋土”的技術要求進行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宜,在栽植樹苗前必須將樹坑內的石塊清理乾淨再埋土,然後平整樹盤呈漏斗狀。並及時灌水進行固根,對於栽後不能及時灌固根水的地段,可以採用泥漿栽植法,即先填少許土然後灌少許水(約9公斤)和成漿糊狀,再將苗木根系栽植在泥漿中,以延長載後的緩衝時間,確保苗木成活。樹苗栽種後,一定要確保苗木及時灌上定根水,灌水量應根據乾旱程度進行。

四、植後管理

1、補水:當年種植的樹苗,灌水次數應適當多些,定植樹苗必需根據土壤墒情補水4到6次,以確保苗根系的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2、越冬:棗樹的越冬關鍵是預防鼠、兔的危害和凍害的防治。秋季清理樹盤,投放鼠藥,在入冬前,採用主幹綁縛紅棗枝刺、塗機油、動物血及廢塑料包杆等措施,可以減少鼠兔對主幹的危害及凍害的防治。

3、修剪:棗樹的整形修剪和其他樹種一樣是管理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應根據棗樹的生長特性,進行不同期的整形與修剪。棗樹前期整形修剪的核心任務是擴大樹冠,增加枝量,使其形成良好的樹型。

4、病蟲害防治:棗樹主要有棗鏽病、棗瘋病、黑腐病和炭疽病。合理修剪,加強棗園的通風透光,隨時治療病樹、病枝,加強檢疫等措施。

五、掛果率的提高措施

1、提高營養供給

在棗樹生產中,施肥與灌水是保證果樹健壯生長、穩產、高產的基本條件。地理位置條件較好的平地棗園,在春季時期應及時澆水,並與土壤施肥相結合進行。施肥數量因根據土壤肥力、樹體大小、密度、樹勢強弱適當施肥。一般生長旺盛的棗樹每株每年以農家肥為主施作基肥0.8千克左右,在花前、花後及果實膨大後期施追肥。

2、調整營養分配

(1)花期開甲。一般在開花和坐果的關鍵期進行開甲。可緩解地上部樹幹生長和開花坐果期間的養分過渡消耗,提高掛果率。棗樹開甲時期一般在盛花期及幼果期。首次開甲應在距地面20釐米高處,先刮掉一圈老樹皮,露出粉紅色韌皮部後,用快刀繞樹幹上下環切兩週,深達木質部,將韌皮組織切下剝去。

(2)生長枝摘心。棗頭摘心的時期一般是等棗頭生長到一定的節數後進行,一般棗頭可留3-7個二次枝進行摘心,摘心強度應因品種和樹勢而異。樹勢強的可重摘心。二次枝摘心時間是隨生長隨摘心,摘心程度與其在一次枝上的位置等相關,對於重摘心的棗頭,其上二次枝一般生長較長。

3、創造良好的授粉條件

就選擇配置好的授粉樹,及花期放蜂。棗樹為典型的蟲媒花,花蜜豐富,香味濃,蜜蜂是它的傳粉媒介。一般將蜂箱均勻地放在棗園中,蜂箱間距不超過280米。蜜蜂在溫度10℃時開始出巢活動,在16—29℃活動較為活躍。如開花期風速大、溫度低或降雨,蜜蜂活動少,授粉效果就差。此時要在花期噴水和噴施蔗糖溶液來增加授粉率,達到提高產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