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養殖技術,附石蛙的生活習性

石蛙餌主要有蚯蚓、黃粉蟲、蠅蛆等。生活環境要求水流充足、陰涼、潮溼、水質清新,喜群生活在石洞中。石蛙池室內需要通風,涼爽,沒有陽光直射,室外可以設定涼棚,建設池時應儘量滿足石蛙的生活習慣,提供水、陸、石穴、餵食等條件,剛變態的石蛙體小,抵抗力弱,要加強管理,投入蒼蠅蛆、黃粉蟲、蛆等活動性飼料。

石蛙養殖技術,附石蛙的生活習性

一、石蛙的生活習性

1、石蛙是流水生活型。常生活在山區水流緩慢的小溪內,或者在流溪的大水坑內,小溪兩岸植被豐富。它們很少離開水域,顏色通常適合它們的生活環境。第二性徵向強抱方式發展,雄體大,前肢極粗,婚刺也極發達,這些特點與繁殖特性有很大關係,產卵時,雌雄必須將卵產於流水衝擊的溪邊,交配時雄性強抱雌性,用腹部強化雄性的固著力,使得不被水流沖走。石蛙具有內聲囊,聲音低濁大,雄性叫聲是“咕咕”,雌性叫聲是“咔嗒咔嗒”,聲音相應。

2、石蛙有群居和夜間尋找食物的習性,往往幾隻或幾十只堆在一起生活,在安靜適當的環境下,石蛙白天也出洞尋找食物,夜間是活動的盛期。石蛙跳躍和爬山,平時活動弱,平穩,繁殖盛期,活動頻繁,有叫聲和抱對等行為。 石蛙喜歡活動的動物,一般不吃死或不動的食物,在自然狀態下,石蛙的食性廣泛,除昆蟲、蜈蚣、蜘蛛、馬陸、蝸牛、蝸牛、蛤蜊、蚯蚓、蝦外,還捕食螃蟹、雜魚、泥鰍、幼蛇和小鳥類。不同地區的石蛙,根據環境提供的餌料的食性也不同。石蛙在自然界一般吞食量為其體重的9%,有時達到12.8%。

3、蝌蚪:有時吃溪邊的水草或水底的水棉,用角齒啃食,啃食柔軟的植物組織。蝌蚪咬的種類有植物性的藻類、藻類、水綿、苔蘚、矽藻類、藻類、金魚藻類、植物碎屑的動物性有草履蟲、纖毛蟲、鑿子、輪蟲等。也有人發現,青蛙蝌蚪是用刮水中石頭的附生植物、水域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葉和溪流的動物屍體吃的。有時咬死的同類。

4、成蛙:食物以動物性為主,其中昆蟲及其幼體佔多數,主要有昆蟲、蜈蚣、蜂蛛、馬陸、蝸牛、蝸牛、蝦、螃蟹、雜魚、沙鰍、蚯蚓、幼蛇、小鳥等。

5、石蛙是變溫動物,沒有調節體溫和保溫能力,其體溫隨外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石蛙適當的生長溫度為18-26℃,最適當的溫度為24-25℃,春秋兩季是活動最頻繁、飲食量最大、生長最快的季節,4-6月、8-9月是繁殖後代的最佳時期,水溫超過30℃,飲食活動減少。水溫下降到12℃時,青蛙代謝弱,進入冬眠,冬眠時,青蛙眼睛閉著,不動,用脂肪體維持生命活動,對外部刺激沒有反應,冬眠期水溫上升到適當的溫度時,青蛙再次活動。青蛙成為青蛙的死亡高溫在31℃左右,季節發生了變化。石蛙也能承受長期的0℃環境,但水不能凍結,冰封缺氧會導致石蛙死亡。

6、石蛙卵常產於水流緩慢的淺水處,附著在石頭、水生植物上,卵外膠質膜遇水膨脹變厚,粘性強,連線成索狀或葡萄串狀,有時長達20釐米左右。卵的直徑一般為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根據水溫,青蛙雞蛋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歡生活在溪水坑內的大石逢內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適當的環境中通常在50-78天內生長,變態為青蛙。

二、石蛙的養殖技術

石蛙卵常產於水流緩慢的淺水處,附著在石頭、水生植物上,卵外膠質膜遇水膨脹變厚,粘性強,連線成索狀或葡萄串狀,有時長達20釐米左右。卵的直徑一般為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根據水溫,石蛙雞蛋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歡生活在溪水坑內的大石逢內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適當的環境中通常在50-78天內生長,變態成幼蛙。

1、石蛙餌料的準備:石蛙餌主要有蚯蚓、黃粉蟲、蠅蛆等。

2、石蛙池的建設:野生石蛙常年生活在陰涼的山溪溝邊和瀑布石洞附近,其生活環境要求水流充足、陰涼、潮溼、水質清新,喜群生活在石洞中。生長髮育、配種、繁殖後代長期處於野生狀態。人工飼養石蛙,從野生變成家庭飼養,在生活環境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石蛙人工飼養,必須合理設計石蛙池,石蛙池接近自然環境,人工管理也很方便。

(1)養殖場所的選擇: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石蛙的生長髮育和繁殖,石蛙池不受場所的限制,一般養殖場所水質好,排水方便,環境安靜,冬暖夏涼,不幹旱,管理方便,應選擇防止逃生的場所。石蛙池可以建在室內或室外,室內需要通風,涼爽,沒有陽光直射,室外可以設定涼棚,下面可以建設石蛙池,粗糙地在室內,庭院內或室外建設池,是石蛙的好生活場所。

(2)石蛙池規格要求:人工養殖石蛙一般採用精養,建設池時應儘量滿足石蛙的生活習慣,提供水、陸、石穴、餵食等條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條件,並且飼養管理方便。

①石蛙池:面積一般為4-10平方米,池高0.8米,池內水深0.1-0.15米,池內水陸面積比3:1,設有棲息石穴,池底鋪有大玉石,光線暗,溼度保持80%,創造理想的青蛙棲息生態環境,促進生長髮育 孵化池:面積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釐米,水質清新,pH6-8,含有足夠的氧氣即可。也可以用長橢圓形的大臉盆代替。

②蝌蚪池:面積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釐米,pH6-7,水陸比2:1,需要遮光飼養,每個池最好飼養同樣規格的蝌蚪。

③石蛙池: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10-15釐米,水陸比2:1,池內鋪有3-5釐米的小石頭,築石穴,水質好,pH值6-7.5。各種青蛙池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池底稍微傾斜,排水孔在最低點完全排出池水,池內設定水面、陸地、石穴、食臺等物品,池上口設定網罩,防止青蛙跳躍害生物。進水管安裝在池子上面,靠近網蓋下面。新建池不能及時使用,只有用消毒液消毒(除鹼),用水浸泡多次,才能養石蛙。

3、小蝌蚪的養殖技術:小蝌蚪的生長一般為四個階段

(1)初期(1-10日齡):蝌蚪破膜後3天用卵粒中的能量逐漸成長,開始尋找食物後,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為主要食物。

(2)生長前期(10-20日齡):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加,但消化功能弱,必須投入蛋黃、豆漿等高蛋白流汁餌料。每天定時餵食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喂一隻蛋黃,然後逐漸增加。

(3)生長中期(20-55日齡):隨著蝌蚪消化功能的增強,為了促進消化器官的儘快發育,適應了兩棲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學特性,20日齡後,逐漸減少或停止高蛋白汁的飼料量,逐漸改煮熟的植物性、藻類飼料,如薯類莖葉、瓜類果葉、米飯、水嫩水草等,每天清除池內飼料的殘渣,保證池水不受汙染。

(4)成長後期(55-75日齡):也稱為變態期。蝌蚪55天后進入變態期,分別生長後肢、前肢和尾巴。這個時期在管理上要特別細心周到,分級飼養,水淺清新,水陸各一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境安靜,創造適應蝌蚪變態所需的生態環境。

4、石蛙的養殖技術:剛變態的石蛙體小,抵抗力弱,要加強管理,投入蒼蠅蛆、黃粉蟲、蛆等活動性飼料。每天傍晚投入,投入量取決於採食狀況,隨著石蛙食量的增加,投入量逐漸增加,有點剩餘。投食臺每天早上清洗,經常消毒,以免剩下的食物變質汙染池水。今後的時間,按石蛙的大小分級飼養,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100-300只。在石蛙池口加上紗罩,防止逃跑和老鼠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