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蔘根腐病的症狀及防治

苦蔘(學名:Sophora flavescens)為豆科苦蔘屬的植物。分佈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功能主治:清熱燥溼,殺蟲,利尿。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溼疹,溼瘡,面板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苦蔘根腐病的症狀及防治
  苦蔘形態特徵 苦蔘落葉半灌木,高1.5~3m。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後變無毛。奇數羽狀複葉,長20~25cm,互生;小葉15~29,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鍾狀,扁平,長6~7mm,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子房柄被細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長5~8cm。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7顆,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苦蔘的根腐病嚴重影響了苦蔘的種植效益,那麼苦蔘根腐病的症狀是什麼及怎麼進行防治? 什麼是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於根部腐爛,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後全株死亡。主要表現為整株葉片發黃、枯萎。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病,5月進入發病盛期。  苦蔘根腐病 危害症狀: 苦蔘根腐病發生於高溫多雨季節,危害植株根部。發生初期僅少數根或地下根莖的一部分先發病,逐漸擴大到整個根系。根部被害後發生溼腐,外皮呈黑色,地上部發病初期部分枝葉枯死,嚴重時整株枯死。苦蔘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危害,造成一定損失。  苦蔘根腐病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因土壤帶菌,苦蔘連作發病早,病情重,蔓延迅速。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以減少病原基數,降低發病率。  

2、健康留種:選用抗病品種;選用健壯無病的種根;不在發病的田塊中留種,以減少病害。  

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肥、鉀肥;雨季及時排除積水,注意疏鬆土壤,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每畝 1千克 70%敵可鬆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細土 3千克 ,於下種時撒入穴內,有一定防治效果;插穗和蘆頭消毒,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插穗和蘆頭3~5分鐘,晾乾後下種;生長期施藥,在苦蔘發病初期用殺菌劑在病株根周澆灌,可控制病害蔓延,常用的農藥有50%滅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敵可鬆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96%硫酸銅1000倍液,或3%農抗120水劑100~150倍液,每隔10~15天防治1次,連續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