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黃芪我們很多人都應該比較熟悉,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對人體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大家對黃芪的種植可能並不是很瞭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黃芪的相關資訊吧!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家種黃芪生產基地的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山東、甘肅、青海和寧夏等省區。鑑於黃芪為喜冷涼高燥和光照充足、忌水澇和土壤粘重板結的深根植物,故造地時應選通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氣性良好、排水滲水力強、地下水位低、土壤含水量少的砂質壤土地塊,以防雞爪根和鏽斑的發生。地造好後,在秋末冬初整地、除草,深翻50釐米左右,進行冬晒、冬凍,以減少病蟲草的危害。耕地前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500~50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耙細整平,作1.2~1.3米寬的畦,畦面整成龜背形,也可做成行距40~45釐米的小高壟或行距60釐米的大高壟,還可作成寬1米,高70~80釐米的臺田,在其上條播。用上述耕作方法,可為黃芪創造一個利於根系生長髮育的良好土壤條件,使根系發育良好、主根長直、分杈較少。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第2張

黃芪的種類有哪些

黃芪因分佈區域廣泛,應用廣泛,故商品品種較為複雜,大致可分為黑皮芪、白皮芪和紅芪三類  

l、卜奎芪:系主產於以黑龍江齊齊哈爾(卜奎)為中心,包括甘南、富裕、嫩江;內蒙古莫力達瓦、扎蘭屯等地的黃芪,系野生膜莢黃芪斬去頭尾生晒品。其性狀特徵為:呈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順直或略彎曲,長35~70cm,直徑l~2.5cm,蘆莖切口正圓形.中央枯空呈黑褐色洞,習稱“空頭”,但不深(約5cm左右)。表面灰黑,質輕堅重,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且有粉性;皮部稍鬆,白色或淡黃白色;木部較緊結,黃色,習稱“皮鬆肉緊”。味甘香,嚼之少渣,有豆腥昧。  

2、寧古塔芪:系主產於以黑龍江東部寧安(寧古塔)、牡丹江為中心,包括完達山區、張廣才嶺山區、長白山區延邊地區的黃芪,亦系野生膜莢黃芪斬去頭尾生晒品,其性狀特徵與卜奎芪近似。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第3張

3、正口芪:產於內蒙古海拉爾,扎蘭屯、牙克石、興和、鄂倫春旗、博克圖等地。性狀與卜奎芪相似。因其過去多經獨石口入關集散故名。亦為膜英黃芪野生品。另外,過去正口芪尚包括內蒙古武川、卓資、正紅旗、正藍旗所產的野生蒙古黃芪,商品名為“紅藍芪”,見黃皮芪。  

4、衝正芪:系產于山西雁北地區的渾源、應縣、天鎮;忻州地區的代縣、寧武、繁峙及沁縣,介休、陽高等地的蒙古黃芪栽培品中選粗大、皮細嫩者,經加工染色後者為“衝正芪”。商品呈長條圓柱形,順直,單枝或間有分枝,蘆頭切除,尾端修淨,根頭切口處呈扁圓形,中央空心或呈棕黃色枯朽。長60~90cm,根頭下10cm處直徑1.8~2.8cm。表面染成深藍黑色,摸之手染有藍黑色。質柔而韌,斷面纖維性,皮部黃白色,木部金黃色較鮮,習稱“金盞銀盤”。氣香、味甜有豆腥味而較純。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第4張

黃芪的形態特徵  

蒙古黃芪株高40~80釐米。主根深長,直徑1~3.5釐米,圓柱形,有時有分枝。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色。莖直立或半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12~18對,葉片小,呈橢圓形或長圓形,全緣,下面被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冠蝶形,黃色至淡黃色,花萼鍾狀,密被短柔毛,5淺裂,雄蕊10枚。花期5~7月。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光滑無毛,內含種子5~10粒。種子腎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果期7~9月。  

膜莢黃芪的區別在於小葉數量少,6~13對,葉片較大一些,先端鈍圓或微凹,有時具小尖刺,托葉卵形至披針狀線形,莢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間的短伏毛。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第5張

黃芪的生長習性  

黃芪多野生於草原上的乾燥坡地或疏林間,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怕熱怕澇。在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力強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在粘土和強鹽鹼地不宜種植。忌連作,不宜與紅花、馬鈴薯、白朮、菊花等輪作。黃芪種子具有硬實性,一般情況下,硬實率可達40%~80%以上。直播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年才可開花結實,三年以後大量開花結實。主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等地,山東、河北也可栽培。

種黃芪的最佳環境 第6張

想要了解黃芪的種植,首先對於黃芪的生長習性和黃芪的形態特徵等等都有要全面的瞭解,只有對它有了瞭解,這才能採取有效的方法對它進行種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