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白粉病的介紹與防治措施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料,是燒魚燉肉、製作滷製食品時的必用之品。因它們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學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種實是調味品,而它的莖葉部分也具有香氣,常被用來作包子、餃子等食品的餡料。它們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所以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時胃腸蠕動在興奮後又會降低,因而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別名茴香子,小茴,茴香,懷香、香絲菜,小茴香。

茴香白粉病的介紹與防治措施

茴香的營養及功效

茴香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PP、胡蘿蔔素以及纖維素,導致它具有特殊的香辛氣味的是茴香油,可以刺激腸胃的神經血管,具有健胃理氣的功效,所以它是搭配肉食和油脂的絕佳蔬菜。茴香菜熟食或泡酒飲服,可行氣、散寒、止痛。茴香苗葉生搗取汁飲或外敷,可治惡毒癰腫。

茴香的型別

茴香又名茴香苗。為傘形科1~2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特殊香味,主要做餡,也可炒食。茴香有小茴香、大茴香和球莖茴香等不同型別。

1)小茴香:植株較矮小,株高20~35釐米,有7-9片葉,葉柄短,葉距小,生長較慢,抽薹遲。小茴香有圓粒種和扁粒種之別。圓粒種生長期較短,抽薹較早,產量較低;扁粒種適應性強,抽薹遲,再生能力強。山東省各地主要栽培小茴香。

2)大茴香:株高30~45釐米,葉數5~6片,葉柄較長,葉距較大,生長快,抽薹較早。山西、內蒙古等省(區)多栽培大茴香。

茴香白粉病的介紹與防治措施

茴香白粉病的病害診斷:

主要為害葉、莖,發病初時莖、葉表面產生白色粉狀斑點,後漸擴大,互相聯合,佔據大部莖、葉表面,嚴重時覆蓋整個莖葉表面,病部組織變色,引致區域性壞死及全株死亡。

茴香白粉病的致病菌:

為獨活白粉菌。該菌孢子梗直立,上部逐漸分割成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柱形,少數桶形,兩端鈍圓,閉囊殼一般在莖葉表面散生至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屬絲7-38根,有不規則的分枝和雙叉分枝,少數不分枝,有0-3個隔膜,近無色,基部多呈淡褐色。子囊2-5個,個別達7個,近卵形或廣卵形至近球形,柄短或無。

茴香白粉病的發病規律:

溫暖地區病菌在越冬寄主上以分生孢子越冬,寒冷地區以菌絲體及閉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開始活動,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進行侵染;此外,種子也能帶菌可遠距離傳播,田間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病菌喜溫溼條件,植株鬱閉,白天溫暖夜間涼爽和多露潮溼的環境下易發生。

茴香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選擇地勢較高,通風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

2)使用無病株採收的種子,密度適宜,施足有機肥,避免氮肥過多。

3)保護地注意通風,降低溼度,增加光照。

4)搞好田間衛生,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收穫時徹底收集病殘物燒燬。

5)發病初期及早噴灑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50%硫懸浮劑200-3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注意噴勻、噴足。

農業防治:

(1)合理施肥施足經腐熟的有機肥,並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加強放風種植密度適宜,並加強放風,降低溼度,可減輕發病。

(3)清潔田園病葉病株要徹底清除,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燬,可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2、物理防治發病初期,可噴27%高脂膜乳劑100倍液,隔6天噴1次,連噴3-4次。噴高脂膜後在葉面或莖上形成一層相當薄的分子膜,造成缺氧,致使白粉病病菌死亡。此分子膜人的眼睛看不見,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可觀察到。

3.生物防治發病初期,可噴2%武夷黴素(農抗BO-10)水劑200倍液,或2%抗黴菌素(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4.無公害農藥防治病害剛剛發生(只有個別株和1-2小斑點)時立即噴小蘇打500倍液,隔3天噴1次,連噴5-6次。在保護地上應用,不僅效果好,而且還可分解出二氧化碳,提高產量。小蘇打之所以能防治白粉病,是因為白粉病菌喜歡酸性環境條件,而小蘇打是鹼性+噴後改變了其環境酸鹼度,致使白粉菌死亡。

化學農藥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20%粉鏽寧乳油1200-15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2000~2500倍液。

或70%膠硫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400倍液,或20%敵硫酮膠懸劑600-8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