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食用菌種植技術?

問:稻田食用菌種植技術?

稻田食用菌種植技術?

現將稻田套種平菇技術簡介如下:

在水稻生長髮育期間,利用稻行空間和稻叢廕庇下的特殊條件套種平菇,既可為平菇的生長髮育提供適宜的溫溼條件(晝夜溫差大,遮陽好,散射光充足等),使平菇獲得高產,又可填補夏季菇少的市場淡季,豐富夏季蔬菜品種,增加稻農收入。

一、茬口安排與田塊設計:水稻品種宜選擇抗倒伏性強、株身高、稈粗、抗稻飛蝨的品種為宜。播種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移栽,密度只要兩蔸稻間能放24×45釐米聚丙稀塑料菌袋即可,間隔幾株留出一條30釐米以上的走道,作檢查、採菇用。擺菌袋之前,田塊應挖好圍溝和廂溝,以利排、灌水。

二、平菇品種的選擇:平菇原種製作一般在6月下旬,栽培種製作在7月下旬,栽培袋製作在8月下旬。品種應選用高溫型菌株,如831,三峽13號,HP-1和鳳尾菇,也可選用廣溫型平菇如三峽1號等。

三、制袋與發菌:1、培養料配方。配方一:棉殼89%,玉米粉3%,石膏粉2%,進口複合肥1%,石灰粉5%(兌水拌料)。配方二:稻草79%,麥麩10%,玉米粉3%,複合肥1%,石膏粉2%,石灰5%(兌水拌料)。上述兩個配方中均另加0.2%多菌靈,含水量62-65%。每袋裝乾料1-1.2公斤。

2、堆料發酵。選擇新鮮無黴變的棉殼或金黃色稻草在陽光下曝晒2天,殺滅雜菌和蟲害,然後將上述配方中原料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拌料,料水比1∶1.6。再做成寬1.5米、高1.2米、長不限的料堆。周圍蓋薄膜,頂部蓋稻草,如遇雨天可用薄膜蓋,不讓雨水流入料內。2-3天后翻堆一次,使料上、下、裡、外調換位置。再堆2-3天,仍需覆蓋。

3、裝袋接種。裝袋前在料堆四周用1∶1000倍敵敵畏和1∶100倍甲酚皁藥液將料和場地均勻噴一遍,進一步殺滅蟲害,去掉氨味,搞好場地環境消毒。裝袋時料要裝緊,裝至距袋兩端各留5釐米即可,然後用2-2.5釐米直徑木棒在料中央打一洞,貫穿兩頭,用菌種將洞填滿,兩頭料面各播一層菌種,套上套環,蓋上兩層牛皮紙,用繩紮緊,置於陰涼室內發菌。發菌期間應經常檢查料溫變化和菌絲生長情況,發現雜菌及時檢出,注意通風和翻袋,約20天可長滿菌絲。

四、菌袋下田後的管理:菌絲長好發足後,此時正好是水稻封行抽穗完成,具備了遮陽保溫條件,將已長好的菌袋搬入稻田進入出菇階段管理。菌袋搬入稻田前,一是要把圍溝、廂溝開好,排幹積水(以後進行溼潤管理);二是應重治一次稻飛蝨;三是將菌袋套環等去掉,將袋口挽至料平;四是菌袋擺放好後,灌一次大水,水淹菌袋不超過1/3,3-5小時排幹,然後促使原基形成。後期的水分管理主要以勤灌勤放為原則。採用乾溼交替的管理辦法,1周後可採收頭潮菇。採收一潮菇後,再灌一次大水,經24小時後排水,便進入二潮菇的管理,10天左右可採收二潮菇。這樣共可收3-4潮菇,一直到水稻收割,如果菌袋還能出菇,可搬到其它場所埋土再出菇或者用於栽培雞腿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