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育雛方式有哪些?育雛有哪些注意事項?

山雞,又叫山雞、雉雞。性情活潑,善於奔走而不善飛行,喜歡遊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差,只能短距離低飛並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雜,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山雞是雜食鳥,喜歡各種昆蟲、小型兩棲動物、穀類、豆類、草籽、綠葉嫩枝等。人工養殖山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山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公山雞的羽毛豔麗,具有觀賞價值,標本可以提供給教學、科研和展覽用,還可以作為高雅貴重的裝飾品。

山雞育雛方式有哪些?育雛有哪些注意事項?

山雞養殖最關鍵時間是前一個月,叫育雛期。 山雞育雛非常關鍵,技術掌握的好壞決定了山雞的成活率,那麼山雞育雛方式有哪些?育雛有哪些注意事項?

山雞育雛方式有哪些?

山雞育雛方式有網箱養殖, 平地育雛, 網床育雛, 立體網床育雛。

1) 箱式育雛。對於家庭少量飼養可以採用箱式育雛。就是用木製或紙抽的育雛箱來培育雉雞幼雛。育雛箱長100釐米,寬50釐米,高50釐米,箱蓋上開兩個直徑3-4釐米的通風孔。箱育雛保溫的問題必須重點考慮。如有專門的育雛室,其保溫性好,育雛期間室溫可達25-30℃則上述規格的育雛箱,在其頂部懸掛兩盞60瓦的燈泡供熱即可。總之,箱育雛首要的是保證育雛溫度但不能因此而忽視通風透氣。

2) 地面平育。地面平育的育雛室每幢長20米、寬5米、高2.5米;用纖維板或磚將其分隔成四間;在育雛室陰面(無窗牆的一面)一邊留一寬1.2米的走廊,頂部設定保溫隔熱板;牆腳離地30釐米左右,陽面牆的頂部開有視窗便於通風,窗的大小為30Ⅹ20釐米;水泥地面。每間設一個傘形或鬥形保溫器,或用8個紅外線燈泡作熱源。地面墊上穀殼、鋸末和短草作墊料。保溫器周圍或紅外燈下適當範圍,圍上40-60釐米高的圍欄,並且每3天擴大一次範圍。2周後將圍欄撤走,雛雉在育雛室內散養。

21日齡開始可在晴朗天氣將雛雉放到室外運動場活動。保溫器育雛,食槽和飲水器都不要安置在燈泡下。一週齡內的雛雉將飼料撒在墊紙上飼餵,滿一週齡可改為食槽,每個長60釐米的食槽可供80只雛雉使用。飲水的供應採用圓形塔式飲水器,每個3升飲水器可供50只雛雉飲水用。上述規格的每個育雛間可育雛雉400-500只,每幢可育1600-2000只。

3) 網上育雛。就是在育雛室內擺設一列列的網床,在網床上育雛。網床長100釐米、寬50釐米、高50釐米,床上鋪鐵絲焊網,網眼為3Ⅹ1.5釐米,床網四周要圍以圍網,網眼為5Ⅹ1.5釐米。每個網床可育雛40只。1周齡內的雛雉,可在墊料上墊紙,然後在墊紙上撒飼料,讓雛雉自由採食。2周齡後改用食槽飼餵。1周齡內的雛雉用0.5升半圓形塔式飲水器供水,以後可改用水槽等供水。

4) 立體籠育。育雛舍為磚瓦結構,水泥地面房舍,舍的陰面有1.2米寬的走廊,陽面為20和40平方米兩種規格的育雛室,自然採光,用電暖風機由散熱器(2.5千瓦)、電風扇(60瓦)、電導溫度計和電子繼電器組成。工作過程:

①將電導溫度計調定在所需的溫度。

②開機開始工作。當育雛室溫度低於所需要的溫度時,電子繼電器接通散熱器和電風扇的電路,使散熱器發熱升溫,電風扇將暖風吹到整個室內。當室溫達到電導溫度計所調定的溫度時,電子繼電器使散熱器和電風扇斷電,停止升溫。這樣由電導溫度計控制電子繼電器反覆地接電或斷電,使育雛室內溫度基本恆定在育雛所需的溫度水平上。

大中型山雞場一般均用籠架多層育雛器育雛。上海市珍稀動物良種繁育場的育雛籠購自金山農機廠,4層育雛籠,因是普通家禽育雛器,故籠網需適當加密。搪瓷電熱板供溫,自動控溫器控溫。每層面積為:3.6米,寬1.2米。育雛期先用部分面積(長1.2米,寬1.2米)保溫育雛,隨日齡增長逐步降溫和擴大面積。經飼養試驗,共育雛4000只,4周齡成活率達96.5%,交果良好。小型場和個體戶一般用地面育雛或自制育雛箱。育雛箱木製或紙箱均可,要求高50釐米,寬50釐米,長100釐米,上有兩個氣孔。用2個60瓦燈泡供熱,也能取得良好育雛效果。

在小型山雞場,育雛應以鐵絲網底單層籠育為宜,籠高50釐米,寬60釐米,長120釐米。籠底為1Ⅹ1(釐米)的網孔鐵絲網,籠頂和四個側面先蓋上塑料絲網,然後披上飲料紡織袋並用圖釘釘牢,以利籠內保溫。為了保溫,每籠吊1-2個250瓦的紅外線燈,或吊兩個60瓦的白熾燈泡即可達到保溫效果。這種方式,一是保溫效果好,二是底網結實又好漏糞,有利於防止寄生蟲(如球蟲、組織滴蟲)病的發生。

山雞育雛方式有哪些?育雛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2張

山雞育雛注意事項:

山雞從出殼至4周齡,稱為山雞的育雛期,要培育好雛山雞,首先必須瞭解其特點,然後根據其特點進行飼養管理。山雞有如下特點。

第一:剛出殼的雛山雞個體小,絨毛短稀,體溫較低,體溫調節機能較弱,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即怕冷,又怕熱,因此在育雛期間必須進行保溫。

第二:雛山雞生長髮育迅速,4周齡內體重每週成倍的增長,因此育雛期間要求供給充足而優質的高蛋白質飼料。

第三:雛山雞的嗉蘘和肌胃容積很小。貯存食物很少,消化機能差,消化系統需要逐漸發育完善,但雛山雞生長極為迅速,單位體重的新陳代謝及營養需要量較大,因此在管理上應做到:飼料營養成分高,易於消化,少量多次飼餵,不斷供水,滿足其生理需要以助於消化。若飼養管理不當,則雛山雞會因消化不良引發腸道疾病。

第四:雛山雞非常膽怯,對外界環境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會導致雛山雞情緒緊張而四處亂竄,影響採食,甚至引發死亡。

第五:雛山雞的抗病力較雛家禽強,但禽類的多種病變都可能傳染給山雞,尤其是腸胃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山雞不能和其他禽類混在一起養。發病早期若能技術處理,給與適當藥物治療,康復會比其他禽類快。

第六:雛野脊沒有自衛能力,易受鼠,貓,狗,蛇以及野鳥等的侵害,所以育雛舍要有防偽設施。

山雞雛期的飼養管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將從飲水開食、溫度、溼度、密度、通風光照等方面為廣大養殖戶進行介紹:   

適時飲水與開食:   

雛雉出殼後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儘快飲水,喂水後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前3~5天最好喂溼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以後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採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於穩定。   

溫溼度調控:   

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溼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光照時間控制:   

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儘快適應新環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密度:   

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日齡50~60只/平方米,10~20日齡30~40只/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方米,43~60日齡10~20只/平方米。   

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   

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髮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