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裸體”的原因

雞群“裸體”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雞羽毛豐滿,富有光澤,同時羽毛緊密依附在面板上。雞的羽毛從出殼到性成熟要經過2次更換,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出現非生理性的脫羽現象,使整個雞群處於“全裸”或“半裸”狀態,嚴重影響雞群的生長和生產效能的發揮。

1.疾病因素

雞群發生痛風病、黃麴黴毒素中毒、碳酸氫鈉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慢性傳染病、腫瘤病等均可引起脫羽,體外寄生蟲引起的脫羽最為常見。如雞患羽幹蝨病時,羽毛根部羽枝和羽小枝殘缺或脫落;雞患膝蟎病時,因膝蟎蟲刺激面板,致使皮膚髮炎,潮紅髮癢,羽毛變脆脫落。由於寄生蟲寄生部位奇癢,雞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全部脫落,一般常見於背、臀、腹及翅等部位;雞患冠癬病時,可引起雞頭部及身體有毛部位的羽毛成片脫落,而且面板增厚,有麥麩樣鱗屑。此外,雞患輸卵管前殖吸蟲病,也可致使病雞羽毛脫落,多見於腹部羽毛脫落。

2.管理因素

溫度:溫度對羽毛的影響尤其明顯。在季節交替時,如果溫度突然降低,而供暖又沒能及時跟上,或者在寒冷的冬季,雞舍內供暖條件太差,致使舍內溫度過低,這樣均可引起雞脫羽並且伴隨有產蛋量的急劇下降。雛雞在育雛過程中舍內溫度過高,會使雛雞較長時間大面積面板不長毛。

飲水:飲水系統出現障礙,造成長時間斷水,雞群在這種嚴重的應激下會發生脫羽,並伴有產蛋量下降或誘發其他疾病。另外,舍內通風不良,雞群長時期受有害氣體的刺激;或光照太強,密度、溼度過大等均可引起雞啄食自體或其他雞的羽毛,從而導致嚴重的啄癖現象發生,常見於尾部和背部的羽毛脫落。

3.營養因素

蛋白質與氨基酸缺乏:雞羽毛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90%,其中角蛋白佔蛋白質的85%~90%。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時,可嚴重影響羽毛的生長髮育,從而導致脫羽現象的發生。應特別注意的是,硫和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可直接影響作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致使雞群特別是產蛋雞群出現裸軀病,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後遲遲不能生長。

礦物質缺乏:鋅、鈣、硒、砷、碘等在飼料中含量多寡均可影響羽毛的生長髮育,有的甚至能引起疾病發生。當雞體缺鋅時,表現為羽毛生長緩慢,質地不良,羽毛末端易磨損,嚴重時主翼羽和尾羽全部磨掉。鈣在日常飼料中的含量容易過量,干擾鋅、銅的吸收利用,引起繼發性脫羽及面板衍生物病變,與鋅、銅缺乏症狀一致。當飼料中硒、砷含量高時,可引起雞群慢性中毒,表現為尾羽逆亂、容易脫毛等。硒中毒可引起全身脫羽,從頭、頸背側開始,逐漸向後軀蔓延,並且羽毛邊掉邊長,這是硒中毒的主要特點。另外,缺碘或碘過量,均可引起羽毛生長不良和脫羽現象。

維生素缺乏: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本身就少,再加上高溫、潮溼等外界因素均易引起維生素的分解失效,因此維生素很容易發生缺乏。當雞體缺乏維生素時,羽毛出現乾燥、變脆、脫落等現象。缺乏葉酸時會出現羽毛脆弱、退色、脫落等現象,缺乏吡哆醇、煙酸、泛酸等,同樣可引起皮炎症狀和脫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