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白芽奇蘭茶製作的新技術

白芽奇蘭的傳統制作工藝流程與一般的閩南烏龍茶相差無幾,要經過好幾道工序,工序多且繁瑣,要花費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為了提高效率,近幾年,一些茶葉技術研究員不斷研究新制法。

平和白芽奇蘭茶製作的新技術

白芽奇蘭茶傳統與現代加工製作工藝是:鮮葉-晒青-做青-殺青-揉捻-初烘-打包-平板整形-復烘-速包-平板整形-足乾等工序。毛茶外形色澤偏暗,沖泡的茶湯中有碎片,細未,葉底破損、碎片多。如何解決以上不妥之處是我縣茶葉科技人員的一個重要課題。農業局駐彭溪村科技特派員與平和縣晨暉茶廠技術員共同研究,參照安溪鐵觀音製作新技術,將白芽奇蘭茶加工中趁熱揉捻工序去掉,改為冷包揉整形。

白芽奇蘭茶製作新技術主要是:

(1)殺青投葉量比正常少一半,只有4公斤左右,炒青失水率更高些,約五成幹。

(2)殺青葉需先攤涼2-3分鐘,去掉碎片細未,用塑料薄膜袋裝,悶攤涼5-10分鐘,袋內充滿水蒸汽,殺青葉、莖的水分重新溼潤,便於塑形。

(3)用速包茶巾將兩鍋殺青葉作一包進行冷速包,平板整形。

(4)解包鬆塊,去掉碎片,再速包平板整形。其它工序按照正常工藝製作。白芽奇蘭茶製作新技術的特點是冷包揉整形,多次去掉碎片細未,生產量少,品質好。此技術在彭溪茶區正在邊試驗,邊總結、邊推廣應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