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梔子種植技術要點

黃梔子種植技術要點

黃梔子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根系發達、抗風抗旱耐脊薄、花果豐富壽命長,種植後3年初產,6年進入盛產,畝產梔子鮮果500~800公斤,投入產出比1︰3~5,按近5年市場平均價農戶鮮果收入2700~4200元/畝;加上採摘鮮花收入更可觀,是山地開發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專案。黃梔子栽培技術如下:

生長習性

黃梔子喜溫暖、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較耐陰,海拔700米以下均可栽培。黃梔子每年在3月開始萌發新枝,春、夏、秋有三個明顯的抽梢階段。春梢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抽出。夏梢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出,秋梢在8月中旬抽出。秋梢95%以上形成花芽,於次年3月與葉片同時展現。秋梢花芽佔結果植株85%以上,為結果主枝。4月中旬至5月上旬孕蕾,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花,6-10月果實逐漸膨大,10月下旬至11月果實成熟。

修剪

黃梔子定植萌芽後,應選留3-5個生長方向不同的壯芽培養成主枝。再在每條主枝上選留3-5個著生方位不同的壯芽著為副主枝,依次延伸至頂梢。除留著主枝、副主枝和側枝的每級壯芽外,其餘萌芽可全部抹除,通過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形成樹冠開闊的自然開心形,這樣才更有利開花結果,減少養分消耗,增加結果面積,達到豐產的目的。

追肥

定植後,在梔子營養生長期,應以施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配施餅肥之類的有機肥,以促進樹冠生長。當梔子進入結果期,則應以施磷鉀肥為主,其他肥料視其生長情況而定,以提高結果率和坐果率,達到高產的目的。每年施肥次數以3~4次為佳。第1次即春肥,主要促進樹冠恢復,以利開花結果,時間在3~4月樹腋萌動時施用,每667㎡施用25kg的尿素和適量的油枯餅之類有機肥;第2次即壯果肥,主要是加速果實的生長和提高坐果率,時間約在6月下旬,待花朵受精完畢後施用。肥料用0.2%磷酸二氫鉀液和1%的尿素液或3%的過磷酸鉀液,選擇晴天葉面施肥,均勻地噴灑到花、葉和果實上。每667㎡施75~100kg,也可每667㎡施約5kg的尿素和施100kg人糞尿等;第3次即秋梢肥,主要是促進梔子的秋梢花芽分化,時間在立秋前後,以施菜枯餅拌火土肥、菜枯拌尿素為好,或每667㎡用5kg的尿素和適量的人糞尿混合施用;第4次即冬培肥,冬培肥主要是補充梔子結果後所消耗大量養分,以利花芽分化,解決由此而造成的隔年結果現象,另外增強植株的抗寒能力,使其安全越冬。施肥時間在採收果實之後,結合冬耕和清園工作進行。每667㎡以2000kg家肥和25kg磷肥混合施用,或用1%尿素稀釋液進行葉片施肥,使葉面返青。亦可用30kg的磷肥與油枯餅、火土灰混合腐熟後施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梔子的特殊性,從花芽的分化至果實的成熟的時間為1年以上,秋季為抱子懷胎期,因此後兩次施肥應占全年總肥量的2/3。

花期處理

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單產,採取如下措施:一是施肥重點為抱子懷胎和冬肥,兩次施肥佔全年總肥2/3;二是開花期應保護有益傳粉昆蟲,儘量少施或不施化學農藥;三是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激素,如赤黴素、尿素、硼等的保花保果的激素和肥料,一般在花期3/4時施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