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蔬菜生產要合理選擇使用農藥

無公害蔬菜生產要合理選擇使用農藥

農藥品種的不同選擇

優先選擇生物農藥。生產中常用的生物殺蟲殺蟎劑有:Bt、阿維菌素、瀏陽黴素、華光黴素、茴薔素、魚藤酮、苦蔘鹼、藜蘆鹼等;殺菌劑有:井岡黴素、春雷黴素、多抗黴素、武夷菌素、農用鏈黴素等。

合理選用化學農藥。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及其復配製劑。如甲胺磷、呋喃丹、甲基異柳磷、涕滅威、滅多威、甲拌磷、甲基對硫磷、有機汞製劑等。

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限定使用的化學類殺蟲殺蟎劑有:敵百蟲、辛硫磷、敵敵畏、樂斯本、氯氰菊酯等。

正確掌握農藥使用技術

對症下藥。在充分了解農藥效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礎上,根據防治病蟲害種類,選用合適的農藥型別或劑型。

適期用藥。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嚴格掌握最佳防治時期,做到適時用藥。對病害要求在發病初期進行防治,控制其發病中心,防止其蔓延發展,一旦病害大量發生和蔓延就很難防治;對蟲害則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蟲害達到高齡期防治效果就差。不同的農藥具有不同的效能,防治適期也不一樣。生物農藥作用較慢,使用時應比化學農藥提前2-3天。

科學用藥。要注意交替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不能長期單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蟲產生抗藥性,利於保持藥劑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長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混用或交替使用為主,生長後期以生物農藥為主。使用農藥應推廣低容量的噴霧法。

選擇正確噴藥點或部位。施藥時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病蟲害的發生特點確定植株不同部位為靶標,進行鍼對性施藥。達到及時控制病蟲害發生,減少病原和壓低蟲口數的目的,從而減少用藥。例如霜黴病的發生是由下邊葉開始向上發展的,早期防治霜黴病的重點在下部葉片,可以減輕上部葉片染病。

此外,蚜蟲、白粉蝨等害蟲棲息在幼嫩葉子的背面,因此噴藥時必須均勻,噴頭向上,重點噴葉背面。

合理混配藥劑。採用混合用藥方法,達到一次施藥控制多種病蟲危害的目的。但農藥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對人畜的毒性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為前提。

一般各中性農藥之間可以混用;中性農藥與酸性農藥可以混用;酸性農藥之間可混用;鹼性農藥不能與其他農藥混用;微生物殺蟲劑不能同殺菌劑及內吸性強的農藥混用。

要嚴格按照期限執行農藥安全間隔。菊酯類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為5-7天,有機磷農藥為7-14天,殺菌劑中百菌清、代森鋅、多菌靈為14天以上,其餘為7-10天。農藥混配劑執行其中殘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