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巢蛾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

蘋果巢蛾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

蘋果巢蛾屬鱗翅目巢蛾科,主要為害山荊子、蘋果、沙果、海棠、山楂,也取食櫻桃、梨、杏及其他木本薔薇科植物。蟲害嚴重的植株葉片全部被吃光,遠看像火燒一樣,果實幹枯脫落,並嚴重影響翌年結果。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供大家參考。

一、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mm~10mm,翅長10.9mm,體白色並有絲質銀色閃光,觸角絲狀,胸部背面有5個黑點。前翅白色稍帶灰色,有40個左右的黑點,排列3行。外緣緣毛灰褐色,後翅灰褐色。足細長,跗節4節。

卵:扁橢圓形,長徑0.6mm,表面有縱行的溝紋,30~40粒排成塊,初產為黃色,2~3天后為紫紅色,最後為灰褐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變黑灰褐色,體長13.7mm。複眼大,半球形,背部上有數根剛毛。

蛹:體長10mm,尾端有6根強刺。

二、生物學特性

蘋果巢蛾屬於專性滯育的害蟲,一年發生一代,以一齡幼蟲在卵鞘下越夏、越冬。在公主嶺地區於5月初開始出殼為害,幼蟲共5齡,各齡齡期4~12天,平均9天。幼蟲取食為害約43天,6月初化蛹,蛹期11天,6月中旬為羽化盛期,6月下旬為產卵盛期,7月上旬陸續孵化。卵期13天,並以第一齡幼蟲在卵殼下越夏、越冬,一齡幼蟲期長達9~10個月。成蟲壽命平均23天左右。

幼蟲從卵鞘爬出後成群地用絲將嫩葉縛在一起,潛入嫩葉尖端的組織內,在上下表皮間取食葉肉,完成第一齡的發育。然後,從殘葉內爬出,再吐絲連綴若干新葉片,隱藏其中取食。2~5齡幼蟲取食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後,其他時間均停留在巢內不動,當把網巢內葉片吃光後,開始轉移到新位置。幼蟲4~5齡期進入暴食期,是一生為害最重的時期,平均一頭幼蟲能食葉片1027mm2。老熟幼蟲停止取食,即在網巢內吐絲作繭、化蛹。一般繭在網巢內較均勻地分佈並下垂和地面垂直,頭尾方向基本一致。因食料不足、飢餓而提前化蛹的蛹體瘦小,羽化的成蟲產卵量也少。

成蟲羽化後,白天潛伏,夜間活動交尾產卵,卵塊塊狀,每塊有十幾粒到幾十粒不等。一般產卵在2年生枝條上,並多在樹冠的上部。卵經10天左右孵化為1齡幼蟲,即在卵鞘下越夏、越冬。

三、防治方法

1、人工清除網巢:在果園面積不大,勞力充足時,人工剪除網巢,集中燒燬。

2、化學防治:防治前用竹竿將網巢捅破,用80%敵敵畏P500倍液,2.5%敵殺死2000倍液,40%樂果P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3齡以下幼蟲,效果在95%以上。

3、微生物防治:用36~84億/ml蘇雲金桿菌液噴霧,防治3~5齡幼蟲,經3~5天后效果達100%。

4、保護天敵:黃螞蟻取食其幼蟲。在蛹期有小蜃姬蜂寄生,寄生率達40%左右,應進一步研究加以利用。

5、嚴格檢疫:嚴禁帶幼蟲或卵的苗木、枝條運出,控制其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