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棗樹苗移植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提高棗樹苗移植成活率的技術措施

1選擇適宜的土壤

棗樹雖然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酸性土上生長最好,忌在土壤粘重排灌水不良、有積水的粘重土壤上種植

2使用健壯良種苗木

優質苗木標準:培育2a以上的圃苗,產苗6萬株/hm2左右,嫁接部位低,不超過6cm,嫁接部位以上10cm處粗度達到1cm以上,新生根系豐富,鬚根較多,苗幹健壯直立,無棗瘋病和其他病蟲害

3保持苗木充足水分

苗木成活率與水分損失程度關係緊密。為保持苗木充足水分,起苗後及時疏枝定幹,邊起苗,邊打捆,及時覆蓋,運輸過程中做好保溼措施,儘量減少水分蒸發。同時有計劃地調苗、起苗、運苗,儘量縮短苗木存放時間,避免苗木長途運輸。如果發現根皮皺縮脫水,應及時用清水浸泡24h以上,待脫水的棗苗補足水分後,再進行栽植,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4保證完好的苗木根系

移栽前5d將苗圃地灌透水1次,使苗木吸足水分,既便於起苗,又減少對根系的損傷。栽前剪去爛根、裂根,過長的根系,儘量減少傷口面積,剪口要向下,以利傷口癒合和發生新根。

5確定最佳栽植時間

雖然春秋兩季均可栽植,但是因棗樹生根、發芽要求的溫度較高,而且棗樹發芽晚,實際生產中不提倡秋栽,以春栽為主。在同等條件下,春季萌芽期移栽,成活率可高達90%以上。安徽地區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18℃以上),因為此時樹液已流動,樹體開始生長,受傷根系容易恢復再生,地下部營養能及時運輸到地上部,易於成活。若春季過早栽植,樹幹會失水過多,根系難以補充,影響成活。

6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用生根粉調節植物代謝強度,誘導不定根形成,促進根系發育,可縮短緩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前用含量100mg/kg生根粉浸泡24h,或200mg/kg生根粉浸泡4~8h,取出後趁溼用優質草木灰打泥漿,草木灰中的鉀可提高根的抗性,啟用根內某些酶的活性,從而有利於生根。

7正確把握施肥種類和施肥量

定植當年,棗樹對肥料需求量不大,一般在栽前可施入土雜肥3~5kg/株,並與回填的熟土充分攪拌均勻,切不可在坑內直接施尿素、鮮雞糞或鮮人糞尿,以免灼傷根系。也可在事先挖好的樹坑內放上一把穀子,因為穀子在樹坑內發芽後能緊緊抓住棗樹根,減少樹幹搖動,有利於新根生長髮育。另外,谷芽腐爛後還可作為棗樹新根生長髮育的營養,提高棗樹成活率。

8正確栽植苗木

在旱地栽植,樹坑不宜挖得過早、過大,栽植的深度要合適,一般應比原部位深一些,以埋住嫁接部位為宜。栽植過深,樹勢不旺;栽植過淺,則容易倒伏和萎幹,並且嫁接部位外露,砧木易萌發新生枝條,增加除萌工作量,同時易消耗樹體養分和水分。

栽植時應舒展根系,不要窩根,立直後填入表土或混有土雜肥的土壤,再將樹幹輕提幾下,使土與根系密接,並隨填土隨用腳踏分層踩實灌水後,上面再覆蓋一層鬆土。有條件的,可在樹盤四周覆蓋80~100cm2地膜,以蓄熱保墒,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癒合。

9合理定幹

起苗後,需要及時進行定幹,剪除所有的二次枝,以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定幹高度要根據灌溉條件,澆水條件好的,定幹高度60~70cm;澆水條件一般的,定幹高度40~50cm;澆水條件差的,定幹高度20~30cm。剪口必須平滑稍斜,剪口距芽位置一般1cm左右。過大的剪口應塗抹油、蠟,進行封口。

10適時開展撫育管理措施

加強新栽苗木撫育管理工作,及時鬆土除草,消滅雜草以節省養分,刺激萌發新根,增強樹體抗旱能力。定植當年幼樹管理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時期。幼樹前期管理(3月至8月中旬)及時鬆土、除草,排澇、抗旱,抹芽、摘心,促進苗木恢復旺盛生長;後期管理(8月中旬至11月)應控制肥水,合理修剪,控制新梢延長,調節樹體營養,減少病害,促進樹幹不斷增粗及木質化,為幼樹安全越冬創造良好條件。

11留足樹盤

因棗樹發芽遲,落葉早,枝條稀疏,年生長期短,可合理套種豆類、花生等矮杆農作物,以耕代撫,對幼樹生長十分有利,同時也能以短養長,增加果園經濟效益。但是一定要留足樹盤,約100~150cm。若樹盤小,間作作物與棗苗相互爭奪水分,根系沒完全恢復的棗苗因吸收功能弱,生長會受到影響;同時因作物內通風透光差,易引起悶苗,不利苗木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