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不管是池塘養殖還是網箱養殖、都可以採用以下這種混養模式,增加收益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一、建好養殖池套養黃鱔、泥鰍的池子:

要選擇在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方便的地方,採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庫、堰塘、小水溝、小河中網箱套養,面積一般為25~15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養黃鱔、泥鰍,放苗前一定要進行脫鹼處理;若用土池養殖,要求土質堅硬並將池底夯實。池深0.8~1.5米,無論是水泥池還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入30釐米肥泥層,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最好,這樣有利於黃鱔和泥鰍挖洞穴居。建池時還要設定進出水口,水深保持在15~20釐米。進出水口要用攔魚網紮好,以防黃鱔和泥鰍外逃。

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對養殖池徹底消毒,並在放苗前3—4天排乾池水,再注入新水。

選擇網眼密的聚乙烯網片製作網箱。網目大小以不跑鱔、鰍且利於網箱內外水體交換為原則。單箱面積不超過20 平方米,規格一般為長5 米~7 米,寬2 米~3 米,高1.5 米~2 米。網箱沿池邊用竹竿固定,箱口高出水面0.5 米~0.6 米,箱與箱之間相距1.5 米,網箱總面積不超過池塘面積的10%。放養苗種前7 天~10 天,將新網箱放在水中浸泡,讓網衣表面附著一層藻類生物膜,以免擦傷鱔體。將經曝晒或消毒處理的泥土投入網箱,厚約0.2 米,以便鱔、鰍冬季潛入泥土中越冬。在箱內移栽水花生,覆蓋面佔網箱面積的70%~80%。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2張

二、選好黃鱔、泥鰍種苗,合理放養:

養殖黃鱔和泥鰍成功與否,種苗是關鍵。黃鱔種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為宜,太小攝食差,成活率也低。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鱔苗1-1.5千克為宜,黃鱔放養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鰍苗。泥鰍最好用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池塘在放養鱔、鰍苗前按常規養殖要求放養苗種。鱔、鰍苗4—11月均可放養,鱔種規格為20克/尾左右,同一網箱的黃鱔儘量規格整齊,以免互相殘食。儘量提早放養,以利於提高出箱規格。每平方米網箱放養規格為25克的黃鱔2千克、泥鰍0.5千克;或者放養規格為50克的黃鱔3~4千克、泥鰍1千克。放養苗種前3—5天,水花生及水體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鱔、鰍苗種消毒可用10ppm 的亞甲基藍水溶液浸泡10—15或用20ppm 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5—10分鐘,也可以用3%~4%的食鹽水溶液浸泡3—5分鐘。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3張

三、投喂配合飼料:

先安裝飼料臺,飼料臺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積按池子大小自定,低於水面5㎝。投放黃鱔種苗後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讓黃鱔適應環境,從第四天開始投喂飼料。每天下午7點左右投喂飼料最佳,此時黃鱔採食量最高。人工飼養黃鱔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投喂一些小魚、小蝦、蚯蚓、蠅蛆、河螺、黃粉蟲、蠶蛹、豬血以及動物內臟等鮮活飼料。人工馴化的黃鱔,配合飼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歡吃的飼料。採用人工培育的深黃大斑鱔種苗,用配合飼料投喂,日投喂量按黃鱔體重的3﹪~5﹪,每天投喂1~2次(依天氣和水溫而定),採用定時、定量的原則,飼養20g的黃鱔苗一年可長到 200~300g。泥鰍在池塘裡主要以黃鱔排出的糞便和吃不完 的黃鱔飼料為食,也可通過培肥水質解決一部分,泥鰍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鰍比例大於1:10時,每天投喂一次麩皮即可。開始投喂量要少,以後逐步增加。

人工養殖黃鱔時,最好是在馴食工作結束後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鰍,達到黃鱔、泥鰍互利共生,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因為泥鰍與黃鱔的食性不同,對配合飼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鰍幾乎不需經過馴食就可適應,而黃鱔則需要經過一段帶強制性的馴食才能適應,馴食時,常常,是黃鱔還沒開口取食,泥鰍已將其一掃而光,從而影響黃鱔的馴食時間,甚至使馴食失敗。泥鰍好動,取食時上下竄遊,使水波動較大,以致部分飼料散失到水中,汙染水質,影響配合飼料的利用率,從而延長馴食時間。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4張

四、飼養管理

黃鱔、泥鰍的生長季節為4—11月,其中旺季5—9月,在這期間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細”,即勤巡池,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堅持早晚檢查箱體,防逃、防鼠、防盜、防汛,及時除去箱內生長過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長出箱外致使鱔、鰍逃逸。11月以後,箱中沒有設泥土層的,可以將水花生加厚到0.3 米,然後用重物壓沉,讓鱔、鰍潛伏其中越冬。細心觀察池塘裡黃鱔和泥鰍的生長狀態,以便及時採用相應措施。黃鱔、泥鰍的習性是晝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質清新,PH值6.5—7.5之間,水位適宜。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5張

五、鱔病以預防為主

要經常用1—2ppm漂白粉全池潑灑,定期用硫酸銅藥物預防疾病。因為黃鱔一旦發病,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因此預防比冶療更重要。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6張

黃鱔、泥鰍混養利弊分析

人工養鱔,無論是池塘養殖還是網箱養殖,放養鱔苗時,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鰍是很有益處的,這是因為:

1、黃鱔與泥鰍的食性不同,二者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餌料資源,混養的泥鰍還可攝食黃鱔剩下的殘餌,減少飼料損失和浪費,既可起到防止水質變壞的作用,還可收穫一定數量的泥鰍,增加經濟收入。

2、泥鰍比黃鱔活躍,經常上竄下跳,其好動的習性可防止黃鱔因密度過大所引起的相互纏繞,從而保持黃鱔體表正常的粘液,減少鱔病的發生;而且泥鰍的上下波動,增加了水中的溶氧,給黃鱔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7張

但現在人工養鱔大都採用配合飼料,因而需要馴食,在馴食時混養泥鰍是不利的:

1、因為泥鰍與黃鱔的食性不同,對配合飼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鰍幾乎不需經過馴食就可適應,而黃鱔則需要經過一段帶強制性的馴食才能適應,馴食時,常常,是黃鱔還沒開口取食,泥鰍已將其一掃而光,從而影響黃鱔的馴食時間,甚至使馴食失敗。

2、泥鰍好動,取食時上下竄遊,使水波動較大,以致部分飼料散失到水中,汙染水質,影響配合飼料的利用率,從而延長馴食時間。由此,人工養殖黃鱔時,最好是在馴食工作結束後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鰍,達到黃鱔、泥鰍互利共生,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黃鱔泥鰍混養技術 第8張

黃鱔泥鰍混養的好處

1、可以充分利用餌料。黃鱔偏食動物性餌料,而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它幼小時以小型甲殼動物、水蚯蚓、水生昆蟲為食料,成鰍時則轉以植物性餌料為主,有時也吃池底腐殖質,與黃鱔混養可不佔另外餌料,可吃黃鱔剩下的殘餌,既可充分利用餌料,又起到防止水質變壞的作用。

2、改善生活環境,預防魚病。泥鰍善於上竄下游,疏鬆土壤,有利底泥中的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長,為黃鱔增加餌料,有利於黃鱔生長。泥鰍十分活躍,可將田中上層過飽和氧溶入下層水中,給黃鱔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3、避免黃鱔相互纏繞鬥毆。飼養黃鱔搭配泥鰍,還可避免黃鱔相互纏繞、鬥毆,既防止黃鱔受傷,也減少了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