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小龍蝦如何提高小龍蝦養殖產量

近幾年,我國許多地區開始了小龍蝦的人工養殖,但是產量高低懸殊,高的畝產達400~500千克,低的僅幾十千克。要提高養殖成活率,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掌握以下主要技術措施。

養殖小龍蝦如何提高小龍蝦養殖產量

1 合理的養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既有利於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又能提高蝦的產量、規格和經濟效益。如果片面追求產量而提高養殖密度,則會增加養殖管理方面的難度,小龍蝦也會為爭奪生存空間而自相殘殺。高密度養殖產生的大量殘餌和排洩物也會敗壞水質,使小龍蝦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池塘環境對小龍蝦掘洞的影響較大,在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洞穴減少,也會導致小龍蝦自相殘殺。一般而論,池塘單養小龍蝦的合理養殖密度是:春季(2~3月份)每畝水面投放規格為2~4釐米的幼蝦3萬~4萬尾;夏季(7~8月份)一般不投放幼蝦,而投放優質的小龍蝦親蝦,每畝水面投放20~25千克,雌雄比例為3∶1;秋季(9~10月份)每畝水面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體長10~12毫米)3萬~5萬尾。

2 放養規格應基本一致

在放養小龍蝦時,要注意放養規格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必須採用大、中、小3種規格分池放養。在養成過程中,也要注意小龍蝦的規格,若規格大小不一,會出現大蝦吃小蝦的現象,以致成活率大大降低,影響養殖產量的提高。

3 正確地投餌

養殖小龍蝦投餌是關鍵,投餌時應注意餌料的種類、餌料的適口性、投餌量的確定、餌料的投喂方法和餌料的投喂時間5個方面的問題。小龍蝦屬雜食性動物,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均能攝食。養殖生產中通常投喂一些穀類、草類植物性餌料和活螺螄等動物性飼料。小龍蝦比較貪食,投餌量不足不僅影響小龍蝦的正常生長,還會出現自相殘食現象,所以必須確保小龍蝦能夠攝食到足夠的餌料,且餌料新鮮。投餌過量或投喂方法不當會造成餌料浪費和敗壞水質。一般按存塘蝦的體重來計算投餌量,生長旺季(4~9月份),投喂量為蝦體重的7%~8%,其餘季節為蝦體重的1%~3%。實際投喂時,要結合具體情況,如天氣情況、水質狀況、池內水生動植物多寡、剩餘餌料量多少等,靈活調整投喂量。小龍蝦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常夜間出來活動、攝食,白天一般隱蔽在水草叢中棲息。所以,一般9∶00左右投喂總餌量的20%~30%,17∶00左右投喂70%~80%。

4 及時改良水質

天然小龍蝦經常生活在臭水溝裡,不少養殖戶錯誤地認為小龍蝦具有較強的耐汙能力,可以在較差的水質環境條件下生存。事實上,水質條件過差會降低小龍蝦的體質和活力。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40釐米,pH值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為此要加強水質管理,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每15~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漿,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3~5克,以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離子鈣的含量,提供蝦蛻殼生長時所需的鈣質。一旦池水老化應及時更換,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促進小龍蝦及時蛻殼生長。在水溫適宜、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60~90天幼蝦即可達到每尾2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

5 增加隱蔽物

小龍蝦生性凶猛,有較強的佔地習性,在沒有足夠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隱蔽或隱藏時,自殘現象極為嚴重。利用小龍蝦喜歡穴居的習性,建立人工洞穴可有效防止小龍蝦自相殘殺。人工洞穴可以建在水位以下的坡地上,洞口直徑6~10釐米,深15~30釐米。小龍蝦還有攀附水草的習性,養殖池中種植或投放水花生、輪葉黑藻、鳳眼蓮、眼子菜及水浮蓮等水草,既可為小龍蝦提供隱蔽物,又可增加其生存空間,減少互相殘殺。同時水草還可作為小龍蝦的食物,降低人工飼料的消耗,節省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