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病蟲害的防治

猴頭菇(學名:Hericium erinaceus;英文名:Lion's Mane Mushroom,Bearded Tooth Mushroom),又叫猴頭菌,只因外形酷似猴頭而得名。猴蘑,猴頭,猴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這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釐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釐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猴頭菇病蟲害的防治

猴頭菇作為食材,是美味菜餚。同時,猴頭菇也是藥材,用猴頭菇這一藥材製成的藥品叫猴菇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第15冊207頁有記載:“本品為猴頭菇經加工製成的片劑,具有養胃和中的功效,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的治療。”另外,現代醫學和藥理學的很多研究對猴頭菇多糖的藥用功效概括為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種生理功能。

中醫認為,猴頭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身體等功效。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現代醫學陸續證明猴頭菌有良好的藥用價值,臨床應用表明,猴頭菇可治療消化不良、胃潰瘍、胃竇炎、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等疾病。如果是輕度神經衰弱患者,食用猴頭菇不失為較好的輔助治療。在臨床應用上面,採用猴頭菇進行治療,對於輕度或是重度神經衰弱均可取得較為顯著理想的療效。另外,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於症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猴頭菇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猴頭菌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大多數是由於操作管理粗放,環境衛生差和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引起的。其雜菌主要有青黴、木黴、麴黴、毛黴、根黴等。蟲害有蟎類、菌蠅和跳蟲等。

防治上除嚴格做好培養料的滅菌,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栽培室消毒處理外,栽培管理過程中應注意調節栽培室的溫、溼度和通氣條件。當出現雜菌感染應及時進行處理。瓶栽的瓶面汙染雜菌時,應及時把雜菌部位連同培養料挖去,填上新的培養料,重新滅菌接種;若在瓶面出現少量的點狀雜菌,用酒精棉或灼燒的鐵片燒燙殺滅,然後噴0.2%的多菌靈藥液控制。塑料袋區域性出現雜菌,可用2%的甲醛和5%的石碳酸混合液注射感染部位以控制蔓延,其未感染部位 仍能正常長出子實體。對於嚴重汙染雜菌的料袋則要及時搬出燒燬,以防孢子擴散蔓延。害蟲主要採用敵敵畏藥液拌蜂蜜或糖醋麥皮進行誘殺,或用0.4%的敵百蟲,0.1%的魚藤精在每批子實體採收後噴灑防治,也可用1%的敵敵畏和0.2%的樂果噴灑地面和牆腳驅殺害蟲。

怎樣識別有毒野生蘑菇:以野生菌外形特徵來看,①形狀奇怪,顏色鮮豔的有毒;②菌蓋上生刺、疣、菌柄上同時生有菌環和菌托的有毒;③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蟲、鳥不啄,鼠獸不吃的有毒;④嗅之有臭味,無菌香味,味道辛辣,極苦的有毒;⑤菌體受傷傷口變色、液汁混濁的有毒(見手青、黑見手等常見菌除外);⑥生長於陰暗潮溼和汙穢地方的野生菌有時帶毒;⑦與蔥、蒜、大米、銀器、燈芯共煮呈現烏黑色的有毒等。實踐證明這些經驗不是絕對的,由於許多食用菌和毒菌非常相似,有的可吃野生菌也會出現這些現象,專家指出,根據傳統的經驗和方法來識別毒菌和食用菌也是造成誤食毒菌中毒的原因。所以凡是野生蘑菇,市民最好都不要採食。 如果誤食有毒野生菌,出現中毒現象,比如噁心、嘔吐、腹瀉、狂躁不安、四肢麻木、呼吸困難、哭笑失態等,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就近送到醫院診斷治療,治療越早,死亡率越低。而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灌腸減少毒物吸收是減輕病情、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