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地栽覆蓋管理要點

黑木耳,別名木耳、光木耳。真菌學分類屬擔子菌綱,木耳目,木耳科。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素可葷,不但為中國菜餚大添風采,而且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等,具有很多藥用功效。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單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為主。

黑木耳地栽覆蓋管理要點

黑木耳的營養成分,據現代科學分析,每100克幹品中含蛋白質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粗纖維7克,鈣375毫克,磷201毫克,鐵185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 0.15毫克,維生素B2 0.55毫克,煙酸2.7毫克。因此,黑木耳歷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常作為烹調各式中、西名菜佳餚的配料,或和紅棗、蓮子加糖燉熟,作為四季皆宜的佳美點心,不僅清脆鮮美,滑嫩爽喉,而且有增加食 欲和滋補強身的作用。黑木耳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對人體有清滌胃腸和消化纖維素的作用。因此,它又是紡織工人、礦山工人和理髮員所不可缺少的一種保健食品。

黑木耳還可作藥用。歷代醫學家對於黑木耳的藥效都有詳細的記載,如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生於朽木之上,性甘幹,主治益氣不飢,輕身強志,並有治療痔瘡、血痢下血等作用。"我國醫學歷來認為黑木耳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是中醫用來治療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痔瘡出血和產後虛弱等病症常用的配方藥物。據國外報道,黑木耳能減低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對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有特殊的效益。黑木耳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一定抗腫瘤作用,據報道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42.6%。我國民間也有用黑木耳加水煎服,來治療婦女子宮頸癌和陰道癌。

黑木耳地栽覆蓋管理要點

1.配料雜木屑80%、稻糠12%、大豆粉2%、玉米粉3%、石膏粉1%、石灰1%、過磷酸鈣0.5%和硫酸鎂0.5%,含水量為60%。按常規裝袋、滅菌、接種、培養。2.整理栽培場地首先要考慮到地勢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雨多或低窪地,床面要高出地面10~15cm,以利於排水;乾旱少雨或地勢高,床面應低於地面15~20cm,以利於保溼。床面寬以1.2~1.4m為好,長不限。使用前床面和過道鋪上一層沙子,澆透水,並用5%的石灰水噴灑一次。3.菌袋的擺放與覆蓋將菌袋用0.2%的高錳酸鉀或0.1%的託布津溶液消毒,然後在袋的周圍用刀片劃1.5~2cm長的“V”形穴口8~12個,去掉棉塞和項圈,將料面以上的袋剪去,按10cm的間隔倒立擺放在床面上。這將有利於潮氣上升,黃水下滲。最後,可直接用草簾子遮蔭,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壓好。4.出耳期的管理4.1子實體形成期的管理此期間正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外界溫溼度都較低,以霧狀向草簾上噴水,蓋好塑料薄膜,保持90%以上的溼度,適當通風,注意保溫,一般7~10天即可形成原基。4.2子實體分化期的管理原基長到1~2cm時為分化期,大約需5~10天,此階段耳片小,培養料含水量充足,所需水量小,保持地面和草簾的潮溼,空氣溼度保持85%~90%之間,適當加大通風,並給予散射光,白天溫度高時,應揭去塑料薄膜。4.3子實體生長期的管理由球狀原基長至耳片開放為生長期,約10~15天,此階段保持90%以上的溼度,加大通風量,由於外界溫度逐漸升高,所以白天應揭去塑料薄膜,陰雨天除外。勤翻晒草簾,每隔3~4天向草簾噴灑來蘇爾一次,此階段要給予少量直射光,要預防高溫、高溼所造成的雜菌汙染和流耳現象。4.4子實體採收期的管理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內卷,耳根由粗變細時,應及時採收。採耳前2天要停止澆水,以便耳根收縮。採耳時應連耳根一起採下,不留殘耳,以免引起雜菌汙染。採完後,最好用0.15%的百菌清水溶液噴灑,可以預防雜菌的汙染。此時噴水宜輕,注意降溫,以利於菌絲恢復生長第二期耳芽形成。5.病害的識別與防治5.1雜菌出耳期侵染的雜菌,主要是各種黴菌。其危害最大的是木黴,約佔90%以上。其次是青黴、麴黴、鏈孢黴、根黴和毛黴。

1)木黴,初期菌絲體為白色菌斑,逐漸變成淺綠色,最後變成深綠色、墨綠色,發臭鬆軟;子實體被汙染後,會導致腐爛。

2)青黴,與木耳菌絲相似,後期轉為綠色、藍色或灰綠色。形成大小不等的菌塊,主要危害菌絲,子實體被侵染後,引起黴爛。

3)麴黴,可出現黑、黃、棕等顏色。多侵染培養料表面,與菌絲爭奪營養,並有一股刺鼻的臭氣,子實體被侵染後,造成爛耳。

4)鏈孢黴,產生大量桔紅色粉狀孢子。傳播快,侵染菌絲,破壞養分。

5)毛黴和根黴,二者的形態及生理要求相似,菌絲呈灰白色,2~3天后,菌絲頂端出現肉眼可見的黑色顆粒(即孢子囊)。危害菌絲體。各種黴菌的侵染,一般發生在採收頭茬耳後的耳根部位。應採取的防治措施是:

1)選擇高產抗病菌種。

2)保證很好的出耳環境。選擇鬱閉度適中、空氣新鮮,通風良好、不受糞便垃圾汙染的場所。

3)同一場地最好不要連續栽培。如條件不允許,場地要徹底消毒。

4)加強管理,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要注意做好通風降溫和排溼工作。

5)適時栽培和採收,以當地平均氣溫在10℃以上就可以擺袋。

6)發現被黴菌汙染的菌袋,應挖去受害部位,用5%的石灰乳劑抹斑,也可以用40%的甲醛液及各種有效藥物處理,然後隔離培養。對汙染嚴重的,要及時用廢報紙包好,儘快深埋或燒燬。決不能丟棄場地附近,造成新的汙染。

5.2流耳流耳是細胞充分破裂的一種生理障礙現象,使耳片成為漿糊狀。此病多發生於溫度高、溼度大、光照通風較差的環境中,以及採收不及時受細菌和黴菌的汙染造成。

應採取的措施是:

1)栽培場地要向陽通風,有一定遮陰度(六分陽、四分陰)。

2)高溫黴雨季節,要挖好排水溝,做好場地消毒工作。

3)耳片快成熟時,空氣溼度不要超過85%。耳片八九分成熟時,就應採收,避免成熟過度。

4)發現流耳,要及時把它颳去,再塗以5%的石灰水,若是細菌引起,可用25×10-6的金黴素、青黴素或500~600倍的代森鋅藥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