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回答:1、親鱔選擇及培育:選擇體形肥大且健壯的黃鱔作為親鱔,並將雌雄親鱔按2:1的比例分開培育,期間可投喂蠶蛹。2、催產與孵化:水溫為25-28℃時,為親鱔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再將雌雄親鱔按2: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雌鱔產卵後將水溫保持在22-28℃。3、水質調節:每週注1次水,適當種植一些蕪萍。

一、親鱔選擇及培育

1、選擇親鱔時,要求其體形肥大且健壯,體色鮮豔呈黃色,下腹部膨大柔軟,卵巢輪廓明顯,腹部呈淺桔紅色,生殖孔紅腫,雄性鱔魚的體長一般以50釐米左右為宜,雌性鱔魚的體長一般以25釐米左右為宜。

2、選擇好親鱔後,將雌性親鱔、雄性親鱔按照2:1或3:1的比例分開培育,培育前要對親鱔池進行清潔、消毒處理,之後每平方米投放20-25尾親鱔。

3、培育期間,可投喂經過人工馴食的蠶蛹等動物性餌料,同時要時常灌入新水,調節水質,將水深保持在10-25釐米。每週換2次水,每次更換1/3的水量,保證長時間的微流水有利於刺激黃鱔性腺的正常發育。

4、目前人工繁殖用的親鱔一般是使用籪、鱔籠等工具從水庫、湖泊等水域中捕撈而來,由於黃鱔具有特殊的性逆轉現象,所以要完全辨別雌雄可能會比較困難。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第2張

二、催產與孵化

1、催情產卵

(1)待水溫達到25-28℃後,為親鱔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目的是為了催產),每尾雌鱔的注射量一般為400-500個國際單位(IV),雄鱔的注射量可減半。注射方法一般以腹腔注射為宜,這樣不但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效應時間較短。

(2)注射藥物後,將雌性親鱔、雄性親鱔按照2:1或3:1的比例放入產卵池中,一般情況下經過45-50小時雌性親鱔便可自行產出卵粒(或擠出卵粒)。

(3)如果要進行人工授精,那麼要事先採集雌鱔的卵(擠卵或剖腹取卵),然後解剖雄鱔取出其精液,再進行幹法授精。

2、孵化管理

(1)卵粒的孵化水溫一般以22-28℃為宜,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孵化率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提高,若水溫處於25℃左右,則一般只需經過150小時(7-8天)左右即可孵化,剛孵化出來的鱔苗其身體長度一般為12-20毫米左右。

(2)鱔苗孵化3-4天后,可將其放入育苗池中進行培育。需注意,孵化池和育苗池的水溫差距不能超過3-5℃。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第3張

三、苗種培育

1、將鱔魚苗放入育苗池內,待其卵黃囊慢慢消失後(所需時間大約為7天左右),投喂枝角類、橈足類、部分大型輪蟲等浮游動物,之後將熟蛋黃、豆粉調成糊狀再進行投喂,或將蚌肉、蚯蚓、各種動物的血液和下腳料加工成糊狀,然後撒入育苗池內。

2、投喂次數為4-6次/天,日投喂量為鱔魚苗體重的2-5%,若每平方米的放養量為450-500尾,則進入冬季後一般就能收穫20-40尾/公斤的標準鱔種。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第4張

四、水質調節

1、雖然鱔苗具有較強的耐汙水、耐低氧、耐疾病能力,但如果是進行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則還是要注意調節水質,一般情況下每週可以注1次水,或換沖水1次,每次的換水量以池水總量的1/3為宜。

2、進入夏季後,可在育苗池內種植蕪萍、磨菇、茭白或水花生,以便為黃鱔遮陰。

3、育苗池內可以投放適量的泥鰍苗,每平方米一般可投放30-50尾,這樣既能清理黃鱔苗吃剩下的食物,又能起到調控水質肥瘦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能避免黃鱔之間出現互相纏繞的情況。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第5張

五、鱔病防治

1、鱔病一般以預防為主,鱔苗入池前可事先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同時可讓鱔苗在食鹽水中(濃度以3-4%為宜)洗浴2-5分鐘左右,這樣即可有效防止鱔苗染上疾病。

2、養殖鱔苗時容易發生的疾病一般為水黴病,發生此疾病的主要原因為鱔苗之間互相啃咬,或受到敵害生物的侵襲,導致身上出現傷口,之後傷口又受到水黴菌的感染,因而發病。

3、當鱔苗受到水黴病的侵染後,其體表一般會出現一層白色的毛狀物,俗稱“白毛”或“白毛病”。發病後,鱔苗表現出現急躁不安、食慾不振、患處肌肉出現腐爛的情況,最後因逐漸瘦弱而死亡。若卵子受到水黴菌的侵染,則也會發生大批死亡的現象。

黃鱔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第6張

4、治療水黴病時,每立方米水體可用食鹽、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各400克,化水後進行全池潑灑,連續潑灑3天。

5、若鱔卵受到侵染,可用孔雀石綠溶液(0.7ppm)將其浸洗10-15分鐘,連續使用3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