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當前,家禽市場良種肉雞價格低迷,飼養效益差,而自然放養的土雜雞則因風味好、無汙染,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如果廣大飼養戶能充分利用現有果園及荒山、荒地進行土雜雞散養,結合運用育蟲養雞法、簡易塑料大棚養雞等技術,可大大降低基礎圈舍的建設成本,減少飼料消耗,改善雞隻肉質,同時為果樹提供大量優質肥料,降低防蟲費用,做到低投入、高產出。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什麼是山地養雞

山地養雞就是利用各種林帶、果園、丘陵山窩放養雞群。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2張

山地養雞有什麼好處

1、減少投入、降低成本。由於節省棚舍、飼料用量,補充了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又因利用天然的雨水沖刷場地,陽光的紫外線照射,節省了消毒劑的開支等,顯然投入少、成本低。

2、加大雞隻的運動場地(“走地” )從而健壯體質、增強抗病力(也減少藥物的預防投入)。

3、雞隻的毛色、光澤、肉質較之籠養雞、圈養雞好可提高市場的出售價,直接提高經濟收入。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3張

如何選擇養雞荒山林地

應選擇遠離畜禽交易場所、畜禽屠宰場、加工場、化工廠、垃圾處理場、學校、居民集中點、主要交通幹道等地,避免空氣、塵埃、水源、病菌和噪音等汙染。最好選在灘塗及河堤上的林場或果園,場地地勢要高朗、乾爽、排水良好,樹林的陰蔽度要在70%以上,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要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同時,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4張

怎樣搭建放養雞舍

雞舍建在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土地較平坦,易防獸害和疫病的山中。可建造塑料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築物為雞舍,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扛架,兩邊滴水簷高1.5米,頂蓋茅草。四周用竹片間圍,做到冬暖夏涼。雞舍的大、小以養雞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雞9~11只。棚舍前的開闊林地用1.5~2米高的尼龍網圈起來,作為土雞的活動場所。棚舍內外放置一定數量的料槽和飲水器。在荒山林地內搭一些供雞防風避雨的 遮蔭棚。值班室和倉庫建在雞舍旁。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5張

品種選擇

一是選擇耐粗放、行動靈活、覓食力強、抗病力強的純土雞或地方土雞血統佔75%以上的雜交雞種,如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杏花雞、古田麻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均適宜山地飼養。

二是選擇對嚴寒和雨淋有一定適應性的快羽雞種或體色、體態經選育提純過的地方雞種。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6張

如何挑選合格的雛雞

1、雞苗無白痢、傳染性腦脊髓炎、副傷寒及黴形體病,要有均勻一致的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並來自種蛋50~65g(蛋用雞種蛋)或52~68g(肉用種蛋)且大小均勻整齊。

2、雞苗應手感有力,叫聲響亮,精神十分警覺。

3、雞苗應卵黃吸收良好,臍孔癒合完全;腳爪應飽滿,光華亮麗不幹燥,若腳幹面板起皺,表示雛雞已經脫水。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7張

怎樣預防雛雞早期死亡

1、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育雛室內溫度要求是:0—1周齡,33~30℃;1—2周齡,30~27℃;2—3周齡27~24℃;3—4周齡,24~21℃;5周齡以後保持常溫。

2、飲水要及時。準備足夠消過毒的飲水器,以每100只幼雛至少應有2—3個4.5升大小的真空飲水器為宜。地面平養的雞群,最好在飲水器的下面墊一張舊報紙或消過毒的塑料布,防止墊料進入飲水器汙染飲水。

3、做好雛雞的“開食”。一般開食宜在初飲2—3小時後,當有60%—70%的雛雞可隨意走動,並用喙啄食地面而有求食行為時,及時開食。開食料以優質配合飼料與優質玉米碎粒(兩種顆粒均不宣過大)相混為最佳,其中玉米碎粒所佔比例為30%—50%。飼餵時,把玉米碎粒撒在混合料上面,因玉米碎粒的黃色醒目,易於吸引雛雞採食。

4、密度要適宜。密度要求是:1~10日齡,70~80只/平方米;11~20日齡,50~70只/平方米;21~30日齡,30~40只/平方米;31~40日齡,20~30只/平方米;41日齡以後,10只/平方米左右。

5、調控光照。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同時還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惡癖。適宜的光照和運動時間為:一週齡內的雛雞可全日24小時光照,並在每次喂飼前後各活動10-20分鐘。一週以後,若天氣晴朗,溫度許可的情況下,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陽,頭一、二天晒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每天可使雛雞活動6~7小時,(包括採食時間),20日齡以後,晴天可整天活動,但中午炎熱時節應收回遮光休息2~3小時為宜。

6、溼度要適當。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對雛雞生長不利;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出殼後10日齡內保持較高的溼度利於雛雞羽毛生長及防止脫水,10日齡後溼度要較低一些以免誘發球蟲病,一般10日齡內65%,10日後55%。

7、用藥要細心。預防和治療雛雞疾病時,一定要按劑量飼餵,片劑類藥要碾成細粉均勻摻和在飼料和飲水中飼餵。

8、看護要周密。對雛雞要特別注意精心看護,以防被餓死、渴死、淹死、踏死、狗貓鼠咬死及中毒而死,還要注意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及糞便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積極的解決措施。

9、保持雞舍空氣清新與安靜。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排除有害氣體,避免缺氧,降低溼度,以減少疾病感染。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8張

山地養雞全程技術

一、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閩北土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二、棚舍搭建

1、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①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

②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③場地內要有遮陰裝置,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

④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2、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3、清棚消毒。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燻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4、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晒,挑出發黴墊草。厚度以3-5釐米為宜。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9張

三、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四、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1、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2、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3、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五、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10張

六、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

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

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七、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11張

山地放養最大的成本應該是技術成本,散養的雞好動,在飼料消耗上量很大,這又和雞的健康狀況有絕對關係,飼料本身成本就佔最大比率,在技術上控制消化率的平穩或使其提高。

第二就是根據雞的品種來配制飼料,達到營養充足,不浪費,不發生營養過剩給雞肝、腎臟帶來負擔。

第三,注意產蛋期間的環境維護,產蛋雞對環境汙染特別是聲音汙染最敏感。再就是藥物,少用西藥抗生素,多提供天然中草藥給雞食用。比如松針粉等。。山地養雞是投入時間長,但效益高的專案,在技術上掌控好了,一定能收到不菲的回報。

山地養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怎麼養? 第12張

山地養雞是目前養雞比較流行的一種養雞方式,山地養雞更適合雞的生長,養出來的雞肉質更鮮美,更有營養,但是山地養雞不利於雞的統一管理,因此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