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乾片加工技術

一、工藝流程

魔芋乾片加工技術

魔芋乾片加工的工藝:鮮魔芋球莖→挖除主芽→清洗、去皮→切片護色→乾燥→檢驗→包裝→成品。

二、加工技術

(1)除去芽窩

目前,這一工序還未實現機械化,需用手工挖去芽窩的皮和芽,挖不淨則造成精粉有黑點。

(2)清洗、去皮

球莖表面附有泥沙等雜物,應清洗乾淨。魔芋表面為周皮,不含葡甘聚糖,應去掉。傳統的方法是用手工刮削,人工清洗,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現在已採用機械化清洗、去皮,生產效率高,但由於鮮芋球莖形狀不規劃,往往造成凸出的部分去皮過度,凹陷的部分去皮不夠,加之在滾動過程中用水淋洗時間長,部分葡甘聚糖溶出,清洗、去皮的損失有時高達15%以上。因此,應選用合適的機型,確定合理的機械工作引數,或機械結合人工清洗,以減少損失和提高清洗與去皮質量。

(3)切片:

清洗去皮後的鮮芋應及時切成大小均勻的片或條,以便進行乾燥。一種規格是切成2.5cm寬,3mm~4mm厚的條,另一種規格是切成5mm~10mm厚的片。

(4)護色

球莖在去皮、切片後很容易變色,因此切片以後應立即進行護色處理。

(5)乾燥

目前以網袋式、振動流化床或振動流化床結合網袋式為主要乾燥方式,其乾燥過程中均有高溫薰硫定色和低溫乾燥兩個階段。一般高溫段溫度為110~130℃,低溫段溫度為50~70℃,網袋式出口料溫度為40~50℃。

(6)質量檢驗

將芋片經稱重、粉碎、烘乾後可測得其含水率,也可憑經驗進行判斷,一般使用稱砣或錘子砸碎,如是粉碎,則較幹,否則水份較高。還可以採用試樣比較法,與已知準確含水率的樣品比較。色澤可以憑感觀判定,並結合幹芋片的焦糊片與黑心率及清潔程度進行分級。

(7)包裝

經檢驗後的幹芋片,為防止受潮和汙染,一般應進行防潮包裝。生產實際中,多數廠家採取將原料儘快加工成魔芋粉而便於防潮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