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袋料栽培技術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術

雲和縣椴木栽培黑木耳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受椴木、場地等資源條件的制約,多以異地開發為主,或種植於偏遠山區,阻礙了黑木耳產業在本地的發展。近年來,改革了栽培工藝,成功開發出,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全縣發展袋料黑木耳208萬袋,創產值750餘萬元,獲利500餘萬元;2004年,全縣生產規模突破了2000萬袋。因與袋料香菇栽培有許多相似之處,故較易被菇農所接受,栽培成功率較高。絕大部分菇農都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每袋淨收入2—3元,最高的達5元左右。由於採用袋料栽培新工藝,不但解決了椴木、場地等資源條件的制約,而且縮短了生產週期,節約了成本,從而明顯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栽培技術與管理要點如下。

(1)栽培季節木耳屬中溫型菌類,發菌和出耳的適宜溫度約在20—25℃。根據雲和縣的氣候特點,袋料黑木耳栽培季節可分春、秋兩季,一般秋耳在8—9月份、春耳在12—1月份栽培。根據海拔高低,栽培時間相應提早或推遲,海拔600米以上地區多在7月中旬開始制袋接種;平原地區可在9月份,春季不適宜栽培。

(2)培養原料與配方目前雲和縣袋料栽培常用的原料有雜木屑(含芳香類木屑不可採用)、棉籽殼等,常用的輔料有麥麩、米糠或細礱糠、紅糖和石膏等,各種原料與輔料必須新鮮。

配方有:①雜木屑78%、麥麩10%、米糠10%、石膏1.2%、紅糖0.8%;②雜木屑68%、麥麩10%、細礱糠20%、石膏1.2%、紅糖0.8%;③雜木屑58.5%、棉籽殼20%、麥麩10%、米糠10%、紅糖0.5%、石灰1%。

(3)菌棒製作袋栽黑木耳拌料時的含水量比袋栽香菇稍少,以50%—55%為宜。裝袋、滅菌與袋料香菇相仿。接種應嚴格按無菌條件操作,每袋接3—4穴,適當加大接種量,用整塊菌種接入,接種穴內菌種做到下鬆上緊,表面平整,四周密結,以便黑木耳菌絲迅速恢復生長。接種後套袋扎口,轉入培養室培養。

(4)發菌管理菌棒培養應選擇清潔衛生、乾燥、通風條件好的場地。場地應事先打掃乾淨,用硫磺薰蒸或用5%的苯酚(或過氧乙酸)噴灑進行殺蟲和空間消毒,適時通風換氣,待藥劑的氣味散發後,搬進接種後的菌棒。菌棒移入培養室內發菌一般堆高7—8層,應按“井”字形或三角形排放在室內。若在室外層架堆放,要求第一層離地面40釐米以上。黑木耳菌絲營養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應避免強光直射。

接種後10天內室溫以26—28℃為宜(不宜超過30℃),在菌孔發出菌絲直徑有6—8釐米大時需及時揭膜,做到早、晚通風增氧,以促進菌絲萌發;當菌絲吃料約10釐米後,應將溫度控制在24—26℃:保持通風;接種20天后,室溫以22℃左右為宜,此時應特別注意散堆,適當增加通風次數;40天后菌絲進人生理成熟階段,袋溫逐漸下降,應根據溫度變化開關門窗調節室溫。關門增溫時一定要注意及時通風,防止“燒菌”。

在菌絲長滿菌袋後要進行刺孔養菌。選擇陰涼天氣,用5—8.3釐米長的鐵釘板進行刺孔排氣,每袋菌棒刺孔9—10行,共約100—110個孔(若選擇不脫袋栽培還需要增加刺孔量),並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以利於菌絲恢復生長,促進生理成熟,形成耳芽。在刺孔區域性有耳芽形成,但尚未長出袋口時,即可選擇陰涼天氣進行脫袋排場。脫袋時,場地應保持潮溼。

(5)耳場建造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鄰近水源、無汙染源、能防澇的田塊或草坪作耳場。整成龜背狀畦床,用木柴或竹片搭成寬1.2—1.3米、高0.25米的耳架,長度不限。橫杆行距0.5—0.30米,排行比香菇筒稍稀,同時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溝,走道寬一般為50釐米。畦床以乾草披之,以利保溼(或用地膜打洞覆蓋)和防止泥沙侵蝕菌棒。菌棒不必覆蓋薄膜,不搭建蔭棚,露天排場,保持空氣流通。

(6)出耳管理可選擇脫袋與不脫袋兩種管理模式,但考慮溫度等因素,平原地區及高海拔地區春栽宜選用脫袋管理,海拔600米以上地區秋栽的可不脫袋。

出耳的溫度、空氣、溼度是影響袋料黑木耳產量、質量的主要因素。出耳適宜溫度為10—21℃,在溫度高於28℃時容易流耳、爛耳。溫度較高時可通過噴水保持耳片溼潤,以抵禦高溫。在耳棒生長旺盛期間,若氧氣不足,菌絲長勢衰弱,已形成的原基就難長大,因此要加強通風增氧,有條件的應爭取移棒管理,使耳片幹縮,有利於空氣流通,促進耳片吸收營養。水分管理必須採取“乾乾溼溼”原則,脫袋後3—4天,採用噴霧調控基質和空間溼度。根據天氣情況噴水,看朵形適度噴水:出幼耳期應少噴輕噴,耳芽長大成熟時,噴水量相應增大,陰雨天和後期可以少噴或不噴水,並加強光照,以防溼度過大,造成爛耳。

(7)採收加工當耳片八九分成熟時即可採摘,採收前2—3天要停止噴水。超過成熟期採摘,易造成爛耳,並對後幾潮木耳的產量和質量有直接影響。採下的耳片要求清潔沒有雜物,叢生的朵要按耳片形狀將其分開,然後晒乾,以提高商品價值。若遇陰雨天,可烘乾採摘的木耳,烘乾時必須採取文火、強風、先強後弱,在未達乾燥時不要隨便翻動。

採完第一批木耳後,應清除殘留耳根,停止噴水,進行“休息養菌”,積累營養,以利基內菌絲恢復生長。養菌時間一般7—10天,為下批木耳生長提供養分。第二三批用相同的辦法進行管理。採兩批木耳,菌棒換頭一次,使兩頭出耳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