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稻綠色生產關鍵技術指導意見

優質稻綠色生產關鍵技術指導意見

本技術是從品種選配入手,即早稻種植用於加工的優質專用稻品種,中、晚稻種植高檔優質品種,生產更多的優質食用大米,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消費需求。本技術適宜於湖南省推廣應用。

一、品種選擇、佈局、搭配

(一)早稻專用稻品種選擇。要緊扣市場需求選擇宜種適銷的專用稻品種,一般以當地龍頭企業的訂單為主。

1.米粉專用稻品種直鏈澱粉含量主要在20-26%之間,鹼消值在5-7之間,適合加工。

2.飼料加工專用稻品種糙米率大於79%、粗蛋白質含量大於10%。

3.糖漿加工專用稻品種大米總澱粉含量大於72%、蛋白質含量小於7%。

(二)中晚稻高檔優優稻品種選擇。選用豐產性和抗逆性強,經省農業農村廳評審的米質達國標二等優質米標準以上優質稻品種。

(三)生產佈局。優質稻生產區域內統一佈局,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移栽,減少橋樑田,避免插花種植,減少病蟲害危害。

(四)雙季稻搭配要求。主要是指要根據早稻生育期和收穫期選配生育期適合的優質晚稻品種,確保晚稻安全齊穗。

二、播種移栽

(一)種子處理

種子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1.進行種子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85%以上。

2.晒種。搶晴天晒種半天。

3.浸種消毒。先用鹽水清除乾癟或空殼等雜質,再用25%咪鮮胺1000倍浸泡消毒。

4.催芽。催芽時適宜溫度為25-30℃,以90%種子破胸露白為宜。

5.帶藥備播。催芽露白時,用35%噻蟲嗪FS10倍+20%溴氰蟲醯胺OD10倍拌種,拌後攤開4-12小時,然後準備播種。

(二)播種和秧田管理

1.播種期。早稻3月中下旬播種,中稻4月20-25日播種,一季晚稻5月20-30日播種,晚稻6月10-20日播種,生育期較長的特遲熟品種按品種要求適當提前。

2.大田用種量。早稻常規稻5-6千克/畝,雜交稻2-2.5千克/畝。中晚稻常規稻2-2.5千克/畝,雜交稻1-1.5千克/畝。

3.溼潤育秧每畝大田用苗床65-75平方米,稀播培育壯秧;硬碟機插秧每畝大田苗床15平方米,580毫米×215毫米硬碟30-45個/畝,雙季晚稻和常規稻適當增加,建議每畝另準備補秧的盤育拋秧5-10盤。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印刷播種場地無盤育秧。

4.秧田管理。早稻按保溫育秧要求進行田間管理。中晚稻秧苗1葉1心期噴“烯效唑”或“多效唑”(按使用說明施用),以控長促櫱,培育壯秧。3葉期左右和移栽(5葉期左右)前防治病蟲害,做到帶藥下大田,力爭培育出生長均勻一致的帶櫱壯秧。

(三)移栽

葉齡5葉左右移栽,秧齡控制在25-30天以內;提高插秧質量,做到邊起秧、邊插秧,淺插、勻插,合理密植,發現缺苗斷空地方,進行人工移苗補栽(拋),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保證每畝大田6-10萬株基本苗。

三、田間管理

(一)施肥。一般畝施純氮9-10千克,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後期看苗補施穗肥,中後期嚴禁偏施氮肥。

1.底肥:每畝施高含量複合肥35千克左右,在第二次翻耕時施下。

2.追肥:分櫱前期每畝可施高含量複合肥10-15千克或尿素和鉀肥各4千克左右。

3.看苗補施穗肥和葉面肥。

(二)水分管理

做到淺水分櫱,每畝苗數達到20-25萬苗時開始露田或晒田,採取多次輕晒,以控制無效分櫱,促進根系下扎。幼穗分化後注意保持淺水層,足水抽穗,乾溼壯籽。後期保持溼潤至成熟,收穫前7-10天左右斷水落幹,不宜過早脫水以防影響品質。

(三)除草

1.機插田化學除草技術。“一封、二殺、三補”技術,具體如下:

一封:在機插前3天,用30%封富100-150毫升/畝(丙草胺+苄磺隆)噴霧,或插秧後5-7天用長青一號(苯噻醯草胺+苄嘧磺隆)60克/畝拌尿素撒施。

二殺:當稗草2-3葉期,用17%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100毫升/畝,或當稗草3-4葉期,用20%雙草醚20克/畝+10%氰氟草酯150毫升/畝組合套裝噴霧,或用5%惡唑醯草胺100毫升/畝+20%氰氟草酯100-150毫升/畝噴霧。

三補:當防治失敗,稗草千金子太多時,可用20%氰氟草酯100-120毫升/畝或6.9%精惡唑禾草靈20毫升/畝+二甲四氯20克/畝噴霧。

注意事項:一封時,田間保持1-2釐米深水層;二殺/三補時,先排乾田中水層,噴霧後第二天覆水。

2.拋秧田除草技術:早稻拋秧後7-15天、中晚稻拋秧後5-7天時,用53%

(苯噻醯胺+苄嘧磺隆)60克/畝,拌尿素撒施。保水3-5釐米,5-7天。

3.移栽田除草技術。早稻移栽後7-12天、中晚稻移栽後5-7天時,用14%(乙草胺+苄磺隆)35克/畝,拌尿素撒施。保水3-5釐米,5-7天。

4.大田農藝措施除草。播種前清除種子中混雜的雜草種子,防止雜草種子傳播,用作基肥的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插秧前對大田進行翻耕、灌溉、旋耙等多次作業,清除雜草。同時可推廣稻田養鴨控草,前期散養後期圈養,移栽田可不使用除草劑。

(四)病蟲害防治

根據病蟲預測預報,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如蘇雲金桿菌、苦蔘鹼、印楝素等)進行綜合防治,禁止使用高毒、有機磷、有機氯高殘留農藥,含有砷、汞、錫、等重金屬農藥及其混配劑,以保證優質稻米的衛生品質。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主要病蟲害。

1.農藝防治

採用合理的輪作耕作制度,實施健身栽培,加強田間管理,保證田間通風、透光。稻田灌水後馬上犁田、整田,即灌水、翻耕、整平一氣呵成,可殺死稻樁中越冬二化螟。另外還可以採用稻鴨生態種養技術,選用野性強、抗性好優良鴨種,如江南一號中、小型品種,每畝投放12-20羽。具體技術見《湖南糧油作物產業化開發技術》—“稻鴨生態種養技術”。

2.生物防治

(1)保護天敵: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農藥,保護天敵,以蟲治蟲。移栽前在稻田四周及田埂撒播種植香根草、黃豆、芝麻等,為害蟲天敵提供生存環境,利用天敵控制稻田蟲口密度。

(2)釋放赤眼蜂:分別在水稻分櫱盛期、破口期釋放赤眼蜂防治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每次每畝釋放2萬頭左右。

3.物理防治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水稻害蟲:田間按每60畝放置一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水稻害蟲的成蟲,可以降低防治成本,減輕害蟲危害。插性誘劑:移栽後10天內,每畝插1個二化螟性誘劑。

4.藥劑防治

(1)視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合理選用藥劑組合,用藥次數控制在1-3次內。第一次:分櫱盛期,主防物件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紋枯病、稻瘟病;第二次:拔節期,主防物件包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紋枯病、稻瘟病;第三次:破口前5-7天,重點防控稻飛蝨、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

(2)防治二化螟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畝用1.8%阿維菌素36-45克+40%毒死蜱乳油32-40克兌水50千克噴霧,也可用杜邦康寬,20%氯蟲苯甲醯胺10毫升/畝。

(3)防治三化螟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畝卵塊發生量在50塊以上的田塊進行藥劑防治,藥劑種類同二化螟。

(4)防治稻飛蝨當百蔸蟲量達1500頭-2000頭,每畝用25%吡蚜酮7-10克或吡蟲啉1.5-2克兌水50千克,針對稻株中、下部噴霧。

(5)防治稻縱卷葉螟在主害代1、2齡幼蟲盛發期(稻葉初卷期)。當分櫱期百蔸幼蟲65-85頭,孕穗期40-60頭以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50%稻豐散乳油32-40克兌水50千克噴霧稻株中、上部。

(6)防稻杆潛蠅化學防治:秧田移栽前5-7天每畝撒施3%呋蟲胺顆粒劑500克;中稻在晒田前每畝撒施3%呋蟲胺顆粒劑500克,施藥後田間保水2-3天。除草控蟲:在發生較重區域,1-3月初成片翻耕滅越冬寄主看麥娘或使用除草劑殺死越冬寄主植物看麥娘。

(7)防治稻瘟病當稻瘟病的中心病團出現時,每畝用三環唑20克-25克或稻瘟靈28-40克噴霧防治。

(8)防治紋枯病在水稻分櫱期發病蔸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時,每畝用井崗黴素10-12.5克加水50千克噴霧1-2次,也可用30%愛苗乳油,低於此指標可以不施藥。

四、稻穀收割、晒穀和貯藏技術

優質稻生產要求單打、單收、單晒、單貯藏,嚴防品種間的混雜。

(一)收割

早稻齊穗後28天左右,一季晚秈稻齊穗後45天左右,雙季晚秈稻齊穗後40天左右,成熟度達95%左右為收割適宜期。

(二)晒穀

優質稻收割以後應及時乾燥,晒穀方法和水分乾燥條件與稻米品質關係較大,不同質地的晒坪對整精米率和裂紋米率的影響較大.最好採用竹晒墊晒穀,其次是三合土和牛糞晒坪,晒穀攤晒厚度以每平方米12.5-15千克為宜,做到勻攤勤翻晒。晚秈稻收割期間溫度較低不易乾燥,應搶天氣晒穀。收割後如遇雨天,稻穀不能及時晒乾時,應放在乾爽通風避雨的地方薄攤、勤翻,嚴防堆漚發燒而導致稻米品質下降。

(三)貯藏

新谷晒乾後,應及時入庫,收貯三個月以上加工為佳,否則會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