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措施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綜合防控措施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應採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治蝨防矮’為重點、應急補救為補充”的綜合防治策略。關鍵是“治蝨防矮”。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關鍵時期,在傳毒媒介白背飛蝨傳毒之前將其消滅,控制病毒傳播,並輔以其他措施,達到防控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目的。

一、推行農業防治

1、清除雜草。用除草劑或人工清除的辦法對秧田及大田邊的雜草進行清除,減少飛蝨的寄主和毒源。

2、避免種植本地區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發品種。

3、推廣防蟲網覆蓋育秧。即播種後用40目聚乙烯防蟲網全程覆蓋秧田,阻止稻飛蝨遷到秧苗上傳毒為害。

4、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適當加大播種量,合理密植或預留備用苗。

二、實施“治蝨防矮”

採取“抓前期保後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蟲防病”策略,重點抓好秧田和本田分櫱期之前白背飛蝨的預防和控制工作。

1、種子處理。在水稻播種時實行藥劑浸種或拌種,減輕白背飛蝨的危害。浸種濃度為10%優質吡蟲啉300—500倍液,浸種12小時;拌種處理要求在種子催芽露白後用10%高滲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g先與少量細土或穀糠拌勻,再均勻拌1kg(以幹種子計重)種子即可播種。

2、秧田避蟲。秧田應遠離感病稻田和玉米田;採用防蟲網覆蓋保護或集中保護育秧。

3、健身栽培。水稻田翻耕犁耙減輕病蟲源技術,適時播種,培養無病蟲壯秧;合理密植,歷史發生區適當加大播種量,移栽時剔除疑似病株,田間發現感病植株要及時拔除或踩入泥中,減少本田毒源,並從健株上掰櫱補苗,重病田要及時翻耕改種;及時排水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等,創造不利於白背飛蝨發生的生態環境,減輕病蟲為害。

4、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應本著治早、速效與持效的原則。

①、秧苗防治。在秧苗一針一葉期用噻嗪酮或吡蚜酮兌水噴霧;在移栽時實行帶藥移栽,施“送嫁藥”或移栽時浸秧。

②、大田防治。在拔節期前,如遇白背飛蝨遷入峰,且帶毒率高,選用噻嗪酮、吡蚜酮、醚菊酯、吡蟲啉等藥劑防治白背飛蝨。

三、加強田間檢查,採取應急補救措施

1、對發病秧田,要及時剔除病株,並集中埋入泥中,移栽時適當增加基本苗。

2、對大田發病率2%~20%的田塊,及時拔除病株(叢),並就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後從健叢中掰櫱補苗。對重病田及時翻耕改種,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