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害蟲生態調控技術

茶樹害蟲生態調控技術

1、假眼小綠葉蟬

識別該蟲屬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只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成蟲體長3-4毫米,全身黃綠至綠色。卵長約0.8毫米,香蕉形,若蟲附近翅尚未形成外,體形與體色與成蟲相似。該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為害。被害芽梢生長受阻,新芽不發,為害嚴重時幼嫩芽葉呈枯焦狀,無茶可採,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蟲多棲息於茶叢層中,無趨光性,卵產於嫩梢組織中,若蟲怕陽光直射,常棲息在嫩葉背面。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9-12代,以成蟲越冬,翌的早春,成蟲開始取食孕卵,茶樹發芽後開始產卵繁殖。成蟲有陸續孕卵和分批產卵習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蟲的產卵期可長達1個月之久,因此各蟲態混雜和世代重疊現象十分嚴重。全年一般有兩個發生高峰,6月份和10月份。成、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有利於該蟲發生。

調控要點a、分批及時採茶或輕修剪能採除大量的卵,抑制其發展;b、噴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藥劑進行防治;c、葉蟬發生較大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劑封園。

2、茶毛蟲

識別成蟲體長6-13毫米,雌蛾淡黃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圓形、集產。幼蟲黃褐色,各節的背面與側面有8個絨球毛瘤,上著生黃色毒毛、雌蛾產卵於老葉背面,幼蟲有群集性,3齡前群集性強,常數十頭至數百頭擠集在葉背取食下表皮和葉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黃綠色薄膜狀。3齡後開始分群遷散為害,咬食葉片呈缺刻。幼蟲老熟後爬至茶叢根際枯枝落下或淺土中結繭化蛹。成蟲有趨光性。

發生規律一般一年發生2代。以卵塊在老葉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蟲開始孵化,為害期分別在4-6月、7-9月之間。

調控要點a、利用茶毛蟲的群集性,結合田間操作摘除孵塊和蟲群;b、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流行年份,收集蟲屍,噴施病毒;c、燈光誘殺成蟲;d、在低齡幼蟲期噴施Bt製劑。

4、茶橙癭蟎

識別成蟎體小,桂紅色,呈胡蘿蔔形,卵球形,白色透明,幼蟲蟎體色淺體形與成蟎相似,但腹部環紋不明顯。成蟎和若蟎以針狀口器刺吸葉汁,主要為害嫩葉,被害正面主脈發紅,葉背出現褐色鏽斑,芽葉萎縮。

發生規律一年約發生25代,以卵、幼若蟎及成蟎在葉背越冬。世代重疊嚴重。成蟎常在葉正面活動,幼若蟎幾乎全棲息為害在葉背面。夏茶受害最重,秋茶其次。高溼多雨和高溫乾旱對其發生均不利。

調控要點a、及時分批多次採茶,能一定程度抑制該蟲的發展;b、噴施瀏陽黴素;c、發生較多年份,秋季用石硫合劑封園。

5、茶黑刺粉蝨

識別該蟲一生經過成蟲一卵一幼蟲一蛹四個發育階段。成蟲灰白色,棲息在茶叢中,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卵產於成葉和新葉的背面。卵經過一段時間後孵化為幼蟲。幼蟲是黑刺粉蝨為害茶樹的主要蟲態。孵化的幼蟲固定在葉背刺吸茶樹汁液,同時分泌排洩物,落到下方葉片正面,誘發煤病,阻礙光合作用,影響茶樹的發芽和樹勢。幼蟲經過3齡後在原處化蛹。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4代,以老熟幼蟲在茶樹葉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蟲羽化,第1代幼蟲於4月下旬開始發生。第1-4代幼蟲發生盛期分別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該蟲喜鬱閉,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青壯齡茶園及臺刈後若干年的茶園中容易大發生,在茶叢中的蟲口分佈以中部為多,上部較少。

調控要點a、結合茶園管理進行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其發生量;b、噴施黑刺粉蝨真菌製劑,或人工助遷罹病茶枝;c、注意保護黑刺粉蝨寄生峰。

6、茶尺蠖

識別成蟲體長9-12毫米,體翅灰白色,卵短橢圓形,堆積呈卵塊,幼蟲有5個齡期,蛹長橢圓形。以幼蟲取食嫩葉為害茶樹,1-2齡期形成發生中心,3齡後分散取食,4齡後開始暴食,蟲口密度大時可將嫩葉、老葉甚至嫩莖全部食盡。

發生規律一般一年發生5-6代,以蛹在茶叢根際土中越冬,翌年3月成蟲羽化,成蟲有趨光性,卵堆產,幼蟲1-2齡多在葉面,3齡後怕光,常躲於茶叢廕庇處,幼蟲具吐絲下垂習性,老熟時入土化蛹。

調控要點a、結合秋冬深耕,消滅蟲蛹;b、燈光誘殺成蟲;c、利用雌成蟲性資訊素誘殺雄蟲,干擾交配;d、噴施茶尺蠖病毒製劑;e、在低齡幼蟲時噴施Bt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