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蝦繁殖習性及親體培育技術

日本對蝦繁殖習性及親體培育技術

日本對蝦亦稱竹節蝦、斑節蝦、花蝦及車蝦,英文名稱Kurumashrimp,它廣泛分佈於印度、澳大利亞、紅海、坦尚尼亞、菲律賓到日本的東南沿海,我國江蘇以南沿海也有分佈。由於日本對蝦甲殼堅硬,耐幹、耐低溫、耐低氧能力好,適宜活蝦運銷,經濟價值較高。此外,日本對蝦生長速度快、對環境適應能力好,抗病能力也較中國對蝦、斑節對蝦等養殖蝦類強,因此,從90年代起,我國日本對蝦養殖範圍由南向北逐漸擴大,近年來已發展成為全國沿海各地普遍養殖的蝦種。

一、繁殖習性

日本對蝦繁殖期較長,每年2月中旬至10月中旬均可產卵,產卵盛期為5月~8月,產卵適溫為20℃~28℃。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範圍為118mm~180mm,以130mm~160mm為主。日本對蝦行軟殼交配,雄蝦成熟後即可在雌蝦蛻殼後不久與之交尾,而雌蝦外殼變硬後便不能再交尾,未交配的雌蝦要到下次蛻殼後才有交尾的可能。

日本對蝦有多次發育、多次產卵現象。雌蝦性腺發育成熟或接近成熟時便可產卵。產卵行為多發生在夜間,前期集中在20∶00~24∶00,後期則集中在0∶00~4∶00,其產卵量因個體大小及產卵時卵巢的成熟度不同而異,一般在20萬粒~60萬粒,個別可達100萬粒。產卵時,雄蝦在水中層遊動,成熟卵子從雌性生殖孔排出體外的同時,貯存在納精囊裡的精子也排出體外,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產卵的同時雌蝦划動游泳足,使卵子均勻分佈於水中,並有助於受精。產卵過程一般幾分鐘內完成,成熟度差的分幾次完成,甚至延長到第二個夜間完成。

二、繁殖親體培育

目前日本對蝦育苗用的繁殖親體一般是從自然海區捕獲的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個體,經過暫養或催熟培育使其產卵。此外,尚可利用人工養殖的大個體蝦,經人工越冬和促熟培育而獲得卵子。秋季捕獲的野生日本對蝦或人工養殖的日本對蝦需經人工越冬培育及春季的催熟培育,而春夏季捕獲的野生個體則只需經過短暫的催熟培育即可成功繁育子一代。日本對蝦繁育親體的培育條件及主要措施如下:

1.棲息環境條件日本對蝦具有典型的晝伏夜出和潛入沙層棲息習性,室內越冬池池底鋪設沙層是日本對蝦順利越冬的必備條件之一。池底鋪沙有利於對蝦棲息和健康,可以提高日本對蝦的暫養成活率。不過,採用直接在池底鋪沙的辦法,養殖一段時間後沙層和池底會出現黑化,池底發臭等現象,常引起暫養蝦黑鰓等病患,嚴重影響越冬蝦成活率。採用“倒池”清洗沙層的辦法,雖可使黑化和發臭現象有所減輕,但也會因此操作而提升對蝦死亡率,而清洗後的沙層又因汙染很快發黑變臭,因此,該法並非妥善之舉。如果在距池底20cm~30cm處鋪設一層10cm~20cm厚的礫石層,礫石層面上覆以60目篩絹網和10cm~15cm的沙層,然後用適當口徑的PVC管作氣舉管,做成雙層池底水迴圈系統,那麼,越冬蝦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棲息環境,養殖成活率和個體健康程度得到大大提高。性腺催熟期間,由於暫養時間短,可直接在普通水泥池內蓄養。日本對蝦越冬和性腺催熟期間,要求暫養環境適當避光,養殖水體水質清新、理化因子相對穩定;暫養環境啟用前經必要的清潔和消毒處理。

2.培育群體控制用作親本進行越冬培育的日本對蝦應每隻蝦在25g以上,且體表潔淨、甲殼透亮、體色豔麗、肢體完整且無傷痕、健康活潑、反應靈敏、無攜帶WSSV等重大疫病病原、體表無寄生蟲。越冬蝦群體放養密度為10尾/平方米~15尾/平方米,雌蝦搭配60%~100%的雄蝦。入池前蝦體做適當消毒處理。

3.飼養管理日本對蝦要求餌料蛋白含量高,通常以梭子蟹、柔魚、牡蠣、貽貝、文蛤、星蟲、沙蠶等為餌。鮮活餌料投喂前必須徹底消毒,日投餌量一般為蝦體質量的5%~10%,傍晚投餌為主,白天少量投喂。投餌量以投餌後1小時~2小時吃完為基準酌情調整。餌料投放於暫養池四周及出水端的索餌區,應儘量避免對棲息區域的汙染。

4.環境管理親蝦越冬期水溫應控制在10℃~13℃,最低不要低於8℃。開春後根據育苗期的早晚,逐漸升溫至24℃~25℃,促使其交配,交配後再升溫至27℃~28℃,促進性腺的發育。春天捕獲的已交配雌蝦,也應在2天~3天內將養殖水體水溫升至27℃~28℃,促其性腺的快速成熟並防止親蝦蛻殼,升溫過慢往往因對蝦異常蛻殼蛻掉精莢而失去作為繁殖親體的使用價值。

據報道,日本對蝦在26℃情況下,日光照13小時,105天可成熟產卵;日光照16小時,75天可產卵。但是,在繁殖親體培育過程中要求控制光照在5001x~10001x之間。當水溫升高且兩性親蝦開始交配時,光照要適當加大到10001x~1500lx,並相應延長光照時間,以促進親蝦的性腺發育;不過,若光照過強也會使親蝦性腺發育受抑制而出現退化。

鹽度對其性腺成熟影響很大,要求水體鹽度控制在17‰以上,最好是在27‰~33‰之間。當海水鹽度驟降幅度大於4‰或持續處於低鹽度環境中時,日本對蝦不僅容易出現異常蛻殼死亡,而且對其性腺發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蓄養池水體可採取連續充氣方式進行增氧,一般微充氣即可,但要求每2平方米至少設定1個散氣石,池水DO維持在4mg/L以上。此外,還應每天吸除池底汙物並更換池水1次,控制pH在8.0~8.4、氨氮小於0.45mg/L、COD小於4mg/L,換水時溫差要小於1℃。越冬早期,水溫低於15℃,日換水量為1/3~1/2;後期,隨水溫升高,日換水量增加到2/3。直接在水泥池內鋪沙的蓄養池應視池底沙層變黑情況及時轉池,以保證水質的清新。一般每隔15天轉池1次,並用80ppm~120ppm漂白粉或10ppm~20ppm高錳酸鉀對沙堆及池壁等進行消毒處理。

5.健康管理越冬對蝦常常可見到由鐮刀菌在鰓部寄生引起的爛鰓和由聚縮蟲等附生性纖毛蟲在鰓部或體表寄生引起的黑鰓或體表掛髒等病症。越冬對蝦爛鰓病,可用亞甲基蘭0.3ppm加福爾馬林25ppm每隔3天~5天全池潑灑1次,同時按每千克親蝦將200mg~500mg抗菌素拌入餌料中連續投喂3天進行治療。對於纖毛蟲病,可用0.5ppm~2.0ppm高錳酸鉀或10ppm~25ppm福爾馬林藥浴進行處理。換水前在儲水池中每隔5天~6天在越冬池水體內施用漂白粉1.0ppm或二氯異氰尿酸鈉0.3ppm~0.6ppm,或三氯異氰尿酸0.3ppm~0.4ppm,或二氧化氯製劑0.5ppm~2.0ppm,可有效預防病害發生。

越冬蝦患病與蝦群蓄養密度大、環境質量相對較差不無關係,因此,疾病的防範應從改良環境、切斷傳播途徑、減少脅迫、強化營養等方面入手,儘量減少或避免用藥。在蓄養環境中接種培育芽孢桿菌、蛭弧菌等益生菌可在淨化環境、頡頏病原微生物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性腺催熟與其他對蝦相同,採用單側切除眼柄,可促進卵巢迅速發育,快者術後2天~3天可產卵,多數7天~8天后產卵。日本對蝦施行摘除眼柄手術之後,應將環境溫度提升至27℃~28℃,並適當加大餌料投喂量。如果出現蛻殼現象,要重新交配,或採用精莢移植技術。適當降低養殖水體pH(7.5以上)可促進日本對蝦性腺成熟併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