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麥菜褐斑病的症狀及防治

油麥菜,別名莜麥菜,又叫苦菜、生菜,屬菊科、萵苣屬植物,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色澤淡綠、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具有獨特風味,含有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大量鈣、鐵、等營養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鳳尾”之稱。油麥菜屬菊科,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它的長相有點像萵筍的“頭”,葉細長平展,筍又細又短。從血緣關係看,油麥菜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與人們熟悉的生菜相近,所以又名牛俐生菜。它的色澤淡綠、長勢強健。抗病性、適應性強、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有“鳳尾”之稱。

油麥菜褐斑病的症狀及防治

油麥菜褐斑病的介紹:

症狀病斑生在葉片的正背兩面,葉面病斑圓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寬1~8mm,淺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邊緣黃褐色,葉背病斑顏色稍淺。

病原Cercosporalactucae-sativaeSawada稱萵苣尾孢,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孢子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生在葉兩面,無子座或僅由數個褐色細胞組成。分生孢子梗單生或1~12根簇生,淺褐色,不分枝,具1~4個曲膝狀折點,頂部圓錐形,0~4個隔膜,25~115×4~6(μm)。孢痕疤明顯加厚,寬2~3μm。分生孢子針形至圓柱形,無色,直立,頂部尖,基部倒圓錐形,多個隔膜,31~117.5×3~5(μm),除為害萵苣外,還為害山苦蕒、山萵苣、長葉萵苣、細葉苦蕒菜。

病害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叢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及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霧大露重的天氣有利發病,植株生長不良,或偏施氮肥長勢過旺,會加重發病。

油麥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1)注意田間衛生,結合採摘病葉片收集病殘體攜出田外燒燬。

(2)清溝排漬,施用腐熟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適時噴施大然蕓薹素等,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抵抗力。

(3)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8%波•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咯菌腈懸浮劑12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86.2%氧化亞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