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些什麼?

圈養鴨是怎麼回事?

近年來,許多地方養鴨採用圈養的方法,即育雛結束後,仍將青年鴨圈在固定的鴨舍和水塘內,不外出放牧。育雛結束後,仍將青年鴨圈在固定的鴨舍和水塘內,不外出放牧。

圈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些什麼?

圈養鴨先做好以下幾點:

選好品種

肉鴨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養殖戶的養殖經濟效益,因此養殖時必須選擇優良的肉鴨品種。

衛生防疫

鴨圈應每天沖洗,並用石灰水和漂白粉每月交替消毒一次。鴨群每10天拌料喂一次磺胺、土黴素類藥物,預防疾病。

降溫、保暖

夏季鴨子歸圈前1小時,用涼水衝地面,使高溫降低。冬季可用薄膜圍住鴨圈四周,並在圈內墊稻草以提高圈內溫度。 

圈養鴨的分群與密度

青年鴨圈養的規模可大可小,但每個鴨群的數量不宜太多,以500只左右為宜。分群時要儘可能做到日齡相同、大小一致、品種一樣、性別相同。

飼養密度隨鴨齡、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可按以下標準掌握:4周齡-10周齡,每平方米12只-20只;11周齡-20周齡,每平方米8只-12只。冬季氣溫低,每平方米可適當多養幾隻;夏季氣溫高,每平方米可少養幾隻。鴨子生長快時飼養密度略小些,鴨子生長慢時飼養密度略大些。

圈養鴨的飼料

圈養與放牧完全不同,鴨子基本上採食不到野生飼料,完全依靠人工飼餵。因此,對青年鴨生長期內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長骨骼、長羽毛所需的營養,都要予以滿足。飼料要儘可能多樣化,保持能量、蛋白質的平衡。

對於培育期中的青年鴨,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不宜太高,鈣的含量也要合理。

由於目前針對蛋鴨尚未制定出完善的飼養標準,在實踐中,要視鴨子生長髮育的具體情況酌情處理(增減必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用型品種紹鴨,正常的開產日齡是130天-150天,標準的開產體重為1400克-1500克,如體重超過1500克則影響其及時開產,應限飼,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粗飼料。對發育差、體重輕的鴨,要適當提高飼料質量,每隻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可掌握在150克左右,另加少量的動物性鮮活飼料,以促進生長。

青年鴨的飼料最好全部用混合飼料,不用玉米、谷、麥等單一的原糧,要粉碎加工後製成混合粉料,飼餵前加適量的清水拌成溼料生喂。每日只需喂3次-4次,每次喂料的間隔時間儘可能相等,避免採食時飢飽不均。

圈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些什麼? 第2張

圈養青年鴨的管理要點

1、適當加強運動,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防止過肥。每天定時趕鴨在舍內轉圈運動,每次5分鐘-10分鐘,每天活動2次-4次。如鴨附近有合適的放牧場,可定時進行短距離的放牧活動。

2、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青年鴨的膽子小,蛋鴨尤其敏感。要在青年時期利用喂料、喂水、換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如鴨子吃食的時候,人可站在旁邊,觀察採食情況,讓鴨子在自己身邊走動,還可經常用手撫摸,久而久之有意識地培養,才能提高鴨子膽量。

3、舍內通宵點燈,弱光照明。青年鴨在培育期不宜用強光照明,要求每天標準的光照時間固定在8小時-10小時,在開產以前不宜增加。為了便於鴨子夜間飲水,防止因老鼠或鳥獸走動引起驚群,舍內應通宵弱光照明。如30平方米的鴨舍可以亮一盞15瓦的燈,遇到停電時,應立即點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燈,不可延誤。長期處於弱光通宵照明的鴨群,一遇突然黑暗的環境,常引起嚴重驚群,造成很大傷亡。

4、加強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青年鴨的主要傳染病有鴨瘟和鴨霍亂。這兩種病現在都有疫(菌)苗可以預防,免疫程式的具體安排是:60日齡-70日齡注射一次禽霍亂菌苗;100日齡前後再注射一次禽霍亂菌苗。70日齡-80日齡注射一次鴨瘟弱毒疫苗。對於只養一年的蛋鴨,注射一次即可;利用兩年以上的蛋鴨,隔一年再預防注射一次。

這兩種傳染病的預防注射都要在開產以前完成,進入產蛋高峰後,應儘可能避免給鴨打針,以免影響產蛋。

5、建立一套穩定的作息制度。圈養鴨的生活環境比放牧鴨穩定,要根據鴨子的生活習性定時作息,制定操作規程。形成作息制度後,盡是保持穩定,不要經常變更。

圈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些什麼? 第3張

圈養育成鴨的管理要點

1、供足營養。圈舍飼養的鴨應供給充足完善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骨骼、羽毛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必須滿足。育成鴨的飼料配合應根據生長髮育規律酌情制定,並根據不同品種和飼養目的,採取適當的限制飼養,增大青、粗飼料比例,適量加入動物性飼料,以促進飼料消化吸收。在育成期每隻鴨約需配合飼料10千克,每晝夜喂3~4次,每次飼餵間隔時間儘量相等。精料多采用粉料拌溼餵給,並保證供足清潔飲水。育成期在夏季的鴨群,應特別注意保證圈舍及飲水的清潔衛生,禁用黴變飼料。

2、適密管理。育成鴨圈舍飼養時,在管理上應注意根據季節和育成鴨個體大小掌握好合理密度。一般以育成期末保證6只/平方米即可。

3、加強防疫。勤掃鴨舍,勤除殘糞殘渣,保持通風良好。飲喂用具和飲水要每天清洗1次,鴨舍定期消毒。35~50日齡給每隻鴨肌注禽霍亂苗2毫升;100日齡前後再注射1次禽霍亂疫苗。70~80日齡注射1次鴨瘟弱毒疫苗;對於只養1年的蛋鴨注射1次即可,利用2年以上的蛋鴨隔1年再注射1次。

4、溫度適宜。保證育成鴨生長環境的溫度為13~25℃為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維持體重和體溫等的耗料,溫度過高還可引起脫毛。

5、限制飼餵。主要用於圈養和半圈養鴨群。限制飼餵一般從8周齡開始,到16周齡結束。限喂前應稱重,此後每兩週抽樣稱重1次,適當多喂些青飼料和粗飼料,以將體重控制在相應品種要求的範圍內為宜,體重超重或過輕均會影響鴨群產蛋量。

6、夜間補光。育成期光照每天需保證8~10小時,夜間應始終保持弱光,光照強度以0.5瓦/平方米為宜,如遇停電,應及時補充燭光。

7、多觸鴨群。飼養員要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育成鴨的膽子小,蛋用品種神經尤其敏感,應利用喂料、喂水、給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有意識培養鴨子膽量,以免遭到生人走近或環境改變時,引起驚群,造成嚴重損失。

8、驅趕運動。應注意適當加強運動,以促進骨骼、肌肉生長,防止過肥,增強體質。方法是每天定時在圈舍內驅趕做轉圈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運動3~4次,也可在圈舍運動場或附近地方驅趕運動。

圈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些什麼? 第4張

圈養鴨的優點:

1、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受自然條件制約的因素較少,有利於科學養鴨,穩產高產

2、節約勞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採用放牧飼養,一個勞力只能管幾隻鴨子,而且勞動強度大;採用圈養的方法,一個人可管理1000只鴨子,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也大大減輕,婦女老人都可承擔。

3、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減少中毒等意外事故。圈養鴨和外界接觸減少,因而發生農藥中毒和傳染病的機會都比放牧鴨少,從而提高了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