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新秀“雞腿蘑201”的高產栽培技術

食用菌新秀“雞腿蘑201”的高產栽培技術

雞腿蘑201是由野生菇體組織分離育成的新品種,經栽培出菇,生物轉化率可達100%~140%。

一、雞腿蘑201的生物特性

雞腿蘑201是一種草腐土生菌類,屬中溫偏高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為3~35℃,最適溫度為24~26℃;子實體生長溫度為8~30℃,出菇最適溫度為16~24℃菌絲生長培養基含水量以65%左右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溼度以80%~90%為宜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需要定的光照,在微弱的散射光下出菇,子實體生長粗壯菌絲生長階段需要少帶氧氣,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充足的氧氣菌絲生長時pH值在4~9範圍內均能生長,最適pH值為6.5~75。子實體的發育和生長都離不開土壤,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

二、栽培技術

1.料源:①食用菌生產廢料。利用方法:將栽培過金針菇、平菇、木耳等的廢料脫袋搗碎,在陽光下暴晒2~3天,再新增30%的玉米芯粉或稻草。②棉籽殼、玉米芯、玉米秸、木屑、稻草、麥稈、豬牛糞、麩皮、米糠等,晒乾儲存。

2.培養料配方:①食用菌廢料20kg,麩皮10kg,棉籽殼或秸稈20kg,石灰1.5~2kg。②稻草、麥稈、玉米秸、雜草等粉碎,每50kg乾料加麩皮5kg,玉米粉2.5kg,尿素0.25kg,石灰1.5~2kg,過磷酸鈣1kg。③玉米芯45%,尿素0.5%~1%,石灰粉3%,麩皮10%,豆秸粉40%,尿素1%。以上各配方都可按混合料重量的20%加入牲畜糞,效果更佳,各配方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

3.栽培方法:將各種配方拌好後,堆成高1m,長度不限的料堆,在料堆上打兒個從料面至堆底的透氣洞。當溫度升高至50℃以上時維持12小時後翻堆。待溫度再升到60℃後又維持12小時,再翻堆,前後翻3次,即可裝袋。熟料生產的方法是將裝好的料袋放入鍋內常壓滅菌4~6小時,降溫到30℃以下接種,用種景10%,可使用開放式接種。袋溫控制在25℃左右,一般20天左右菌絲長滿料袋。將長滿菌絲的菌袋脫去薄膜,進行棚內畦床覆土栽培。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塊,挖深10~20cm、寬100~155cm、長度不限的畦床,南北向,周圍挖好排水溝,床底要求平整,撒少量石灰消毒。然後將脫袋後的菌棒橫放排列於畦床上,棒間留3~5cm的空隙,用肥土蓋滿再經過15~20天,有白色菇原基出現,此時要經常噴水,提高棚內空氣溼度,使空氣溼度保持在80%~90%,同時調節棚內溫度為12~24℃,每天要通風換氣。

三、採收

菇體生長成熟後,一般掌握在菇體結實不中空,菌蓋上有少量鱗片,菌環剛開始鬆動時採收。採收時用手捏住菇柄下部輕輕扭動,即可拔起。叢生菇採收時,應儘量不碰傷小菇。採收後清理床面補土噴水,蓋膜養菌,促進現蕾出菇,一般可採收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