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白粉病發生及防治要點

荷蘭豆白粉病發生及防治要點

真菌性病害白粉病是荷蘭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通海普遍發生。每年2至4月份荷蘭豆進入結莢採收後期發病較重;若防治不及時,損失率高達5%以上。荷蘭豆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莖蔓和莢果。感病初期葉片出現淡黃色小點,其後在發病部位產生白色粉末狀物,擴大後呈不規則形粉斑,並迅速蔓延至全葉,似覆蓋一層面粉,故稱白粉病。發病後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點。受害的葉片很快枯黃,葉片脫落。莖莢受害時亦出現白色粉斑,嚴重時莖部枯黃,豆莢幹縮。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①合理種植區劃。在通海,四街、九龍、興蒙等壩區鄉鎮一般在7月下旬開始陸續播種,11月下旬進入結莢採收高峰,期間白粉病發生較輕;而裡山和河西部份山村為避開荷蘭豆開花時遭遇霜期則選擇在12月中下旬播種,3月進入採收結莢盛期時如遇乾旱白粉病發病普遍率則高達100%。

②及時清除田間地頭病株殘茬,加強栽培管理,保證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每年二三月,壩區荷蘭豆採收結束後堆放于田間地頭的病株殘茬,攜帶大量病菌形成病源,增加了田間荷蘭豆感病機率。

③選用抗病優良品種;嚴格輪作。近年通海縣推廣種植的臺王、雄王、永盛303等品種均有較好的抗病優勢,但部份豆農為節省種子成本選用自育二代種,因種子把關不嚴易感白粉病。另據田間調查,豆豆連作、菜豆輪作種植模式下白粉病發病率比煙豆輪作、禾豆輪作等種植模式更高。

④推廣保健栽培,合理水肥管理。在低窪田塊,進行高畦深溝栽培,做好排漬降溼;及時插架引蔓,防止植株倒伏。山區鋪設滴灌設施,嚴禁大水漫澆。控制氮肥用量,合理補充硼、鉬、氨基酸等微量元素。

(二)化學防治

可在發病初期輪換選用苯醚甲環唑、氟矽唑、脒鮮胺、撲海因、百菌清、多抗黴素、噁黴靈等藥劑噴霧,每隔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採摘期應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